财新传媒

日本寿险商缘何接连破产

2000年11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谁也难以预料,那幢被誉为东京永田町(Nagatacho)内最新标志性建筑的写字楼,何时将会封顶,因为美仑美奂的写字楼的业主——千代田保险公司已经没有了未来。
  10月9日,这家有96年历史、在日本保险界排名第12的人寿保险公司宣布,因负债近3万亿日元(约合270亿美元)无法偿付,只能向法庭寻求破产保护,酿成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无独有偶,11天后,日本战后企业破产规模的纪录被再度刷新,第11大保险商——协荣生命保险也因负债4.5万亿日元宣布破产。这也是今年以来第四家寿险公司破产。至此,三年来,日本破产的寿险公司已上升至6家。
  “慢性毒药”
  让千代田和协荣步入绝境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
  东京永田町那幢在建写字楼,只不过是最终击倒保险巨人的一连串地产交易中的一宗。对地产公司的过度借贷,在股市泡沫高涨时大规模投资并以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推出保险产品,而最近对股市和汇市的投机又以失败告终……,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千代田无法摆脱的噩梦。
  10年前,当日本泡沫经济处于最高峰、东京地价接近全美国的地价之时,千代田以4%,最高甚至达6%的年利率吸引保户投资。其时,千代田绝难预料,短短数年过后,日本经济竟会进入零利率时代。即便日本银行行长速水优两个月前顶住压力结束了零利率,但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在邮政省的10年期存储年利率只有0.2个百分点。在如此低利率的商业环境下,即使千代田资本运营手段再高明,保证4个百分点的年收益率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分析认为,目前日本保险公司的资产运营平均年收益率只能达到2.5%, 根本无力支付保户利率。以千代田为例,每年因此产生的息差漏洞达400亿日元。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削减支付给顾客的利息,但寿险公司的保单回报却是铁板钉钉。因此,《经济学家》将日本寿险公司在泡沫经济高涨期开出的高息保单戏称为“慢性毒药”。
  雪上加霜的是,千代田的投资决策也接连失利。和许多人寿保险公司一样,千代田也大量进行借贷活动,但很多资金都沉淀于地产市场,覆水难收。而在股市和汇市上,千代田的业绩同样让人不敢恭维。
   市场人士评论认为,千代田破产案是一个标准案例,说明持有过多高风险资产可能会对保险业者造成致命影响。目前,美国保险业者投资总资产的70~80%在较安稳的固定收入标的,但日本保险业者却是持有压倒性的大量高风险资产。以千代田为例,到3月底止,该公司总投资资产中17%为国内普通股,12.9%为海外债券与股票,9.9%为房地产,而上述第二项通常所占比例应仅为5.0%。
   同千代田一样,协荣也是泡沫经济的牺牲品。该公司在80年代和90代初,因不切实际的高息保单埋下祸根,而今银行收紧信贷及市况欠佳又封杀了喘息空间,协荣对外贷款或进行其他经营的获利远低于应支付顾客的利息,每年差额达750亿日元之巨。而14家寿险公司的“差额”总额更高达1.564万亿日元。
   此外,还有分析认为,千代田和协荣等寿险公司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资金运作失误,还有机制原因。日本战后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经济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繁荣时期,保险企业大量直接投资和参股日本企业,被投资企业又大量购买保险公司的保单,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但在泡沫经济过后,这种良性循环被打破。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竞相削减保险计划,而保险公司面对保费的负增长,又不得不减持企业股份,从而导致企业保单的进一步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政府指导和保护下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和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表现为各保险公司缺少经营自主权,保险商品没有特色,形成全行业的单一化。
  没人给保险公司保险
  千代田宣布破产时发布的新闻材料称,公司早已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状态,负债额较资产额超出达3430亿日元。这家保险公司之所以苟延残喘到今天,就是因为日本政府不愿拿出整治银行业的决心来向保险业开刀。
  千代田雇有1.7万名员工,截至今年3月投保户达170万。让如此庞然大物破产,日本金融当局自然极不情愿。舆论注意到,就在千代田宣布破产的前一天,负有掌管整改金融体系之责的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委员长相泽英之(Hideyuki Aizawa)还在向媒体吹风,声称政府已要求与千代田有业务联系的金融机构提供财政支持。
  最后的生存希望寄托在千代田的大股东——日本东海银行身上。过去三年,这家银行向千代田贷出了近10亿美元。事实上,东海银行与千代田的这种固定联系在日本经济圈内普遍存在,被视为“护航式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日本自二战后形成这套独特体系,绩劣公司在遭遇困境时,总会有绩优公司出来“护航”。
  今年4月,在对千代田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后,东海银行发现千代田的债务额已超过资产价值3.15亿美元,自身也在忙于重组的东海银行下定决心不再“护航”。在千代田破产前的最后一刻,虽有政府一再施压,但东海银行不为所动,拒绝了千代田方面提出的紧急借贷3000亿日元的要求。千代田只有选择破产的命运。
  而协荣生命寿险公司的毁灭之途与千代田如出一辙。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协荣生命寿险的债务高达4.6万亿日元,甚至是千代田债务总额的两倍。
  重量级保险公司不断落马,自然免不了政府高官出面表态。“我并未听说再有其他任何寿险公司身陷困境的消息”——相泽英之在协荣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一时间出面表态,他强调所有协荣投保者的利益将受到政府机构——寿险投保人保护公司(Life Insurance Policyholders Protection Corp.)的保护。但相泽已有食言在先的记录,这番表白并未能缓解市场的焦虑情绪。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日本保险业的破产潮肯定不会止步于千代田及协荣,毕竟这两家保险公司遭遇的困境也正是日本保险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汇丰证券东京分公司的布莱恩·沃特豪斯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表示:“目前银行的边际利润这么低,他们当然不愿冒险支持那些毫无胜算的企业,我认为寿险公司将迎来寒冬期。”
  与银行业不同,日本的人寿保险公司并无有效的保护伞支撑。1998年,日本国会批准了总额达60万亿日元的银行保护协议,其中有25万亿日元专门划拨保护储户存款。但日本从未通过一项旨在保护保险业者的类似动议。英国《金融时报》称,目前日本保险业的可动用基金只有4000亿日元,其中已有部分用于此前发生的保险公司破产案。
  外资收拾残局
  千代田和协荣的破产给日本保险业者再次敲响了警钟。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泡沫经济之害,近几年日本寿险公司的投保人数全都持续减少,且明年1月日本还将解除保险管制,业界竞争将趋于白热化,日本寿险业正处于行业重组中,今后没有竞争力的公司将会被有实力的巨头吞并,或者不得不被迫引进外资。
  的确,为应对困境,日本保险业者正在为生存进行着艰苦努力,积极展开合纵连横,进行着新一轮洗牌,企图强化营运能力,精简组织,降低成本。
  今年8月,在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分别排名第二的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与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跨越了行业间的界限宣布结盟。9月,在财产保险业排名第一的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又宣布与朝日生命保险和日动火灾海上保险两家公司开展全面的合作。10月23日,在日本人寿保险业排名第一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与将于明年10月合并的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和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达成了全面联合的协议,将在商品供应和系统开发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此举标志着日本保险业又一大集团的诞生。这样,到目前为止,日本保险业已初步形成三大集团对峙的局面。
  而与此同时,外资的进入也无疑将会重构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二的日本保险业的战略版图。
  近年,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新的保险法规,放宽了行业限制,并对外资实行开放。在1996年12月达成的日美保险协议中,日本几乎全面接受了美方提出的关于“放宽限制与自由化”的主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美保险业开始向日本发起全面的进攻。到1998年,进入日本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已达14家。有的是通过兼并的方式进入的,还有的则采取了战略联合的方式。
  千代田破产之前曾求助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但谈判未果。破产后,美国AIG集团则表示接受千代田发出的帮助重组的邀请。
  协荣也曾考虑与外资合作。今年6月间,协荣寻求与美国的万全人寿保险公司合作,企图重整旗鼓。当时协荣计划向后者定向发行300亿日元(约合2.77亿美元)新股,万全以近二成持股量成为协荣最大股东。此前,协荣与万全保持有20年的合作关系,双方曾成立过合资公司共同推销双方的保险产品及其他投资。但这一回,双方却没有谈拢,万全方面认为300亿日元并不足以让协荣起死回生。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认为,日本保险市场正在成为国外公司觊觎的宝地,随着该市场上羸弱的日本保险公司接二连三宣告破产,“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那些日本保险公司刚刚倒下,国外金融公司就竞相赶来,并不惜血本力争进驻这个由少数几家日本保险业巨头主宰的壁垒森严的市场。美国公司只是“淘金者”中的一部分。目前,加拿大Manulife Financial(MFC)公司和其它有希望的角逐者,正为收购一家5月份倒闭的中型保险公司进行磋商。同时,另一家8月份停业的保险公司也正在寻找买家。在过去两年中,国外保险集团——包括美国安泰保险公司(Aetna)和法国安盛(AXA)——已收购或控管了5家日本寿险公司。
  外方控制的寿险公司和日本国内同业竞争者的日益增加,可能会最终为日本保险行业带来变革,因为新加入的公司将引进新型产品和更好的销售手段。与日本保险公司相比,外资在信用等级、商品开发和销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进入日本保险业的外资的信用等级全部都属于A级,它们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保险内容,大多采用富有经验的男推销员进行推销。美国家庭生命保险公司的的“癌症保险”甚至占到市场的90%。而面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日本保险企业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惟有进行更大胆的改革。■
  记者庞湖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