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随笔 > 正文

[书评] 建立金融新秩序

2003年02月20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三年前,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通过《非理性繁荣》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冷眼旁观社会的智者印象,并给了处于科技泡沫顶峰的股市沉重的一击。当他带着新作《金融新秩序》再次展示他对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以社会改革者身份出现的希勒。
  这有点像中国人有破有立的习惯:他先是抨击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刺激人们开始审视对经济风险的错误理解和错误管理,随后他又以积极的态度引导探讨如何摆脱这种经济风险的困境。
  希勒在书中首先回味了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旧秩序的历程,他尖锐地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保证更多的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尽管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但是技术更新速度的增快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又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波动状态之中: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传统产业及其所在工业地区的衰落,这些产业中吸收的大部劳动力面临着失业的威胁;技术进步同时也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机器驱逐人”的悲剧仍在世界各地上演;而技术进步导致的分工细化,使得失业劳动力很难在其他部门寻求再次就业机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发展中国家不能为自己的经济提供保护,这会进一步加大南北经济差距等等。
  但目前的金融制度安排显然对这些经济风险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过分关注反而导致了对上述经济风险的忽视。因此希勒推导出了建立21世纪金融新秩序的必要性,需要运用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帮助我们管理很多风险——现在的和未来的、近的和远的——这将不仅有助于降低破坏性的风险,还能允许人们进行更积极的冒险行为,从而令世界更加多样化和令人鼓舞。
  这种全新理念的技术支持来自于信息技术和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对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指标(例如GDP、失业率等)做出更加精确而及时的预测,我们有可能创造出与之密切联系的新的金融交易方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在市场上根据自身需要交易新型的金融工具,来转移和化解自身面临的经济风险。而对于银行来讲,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将所有此类风险集中起来,统一形成合理的贷款价格,即贷款人需要向银行支付的未来收入百分比。
  心理科学运用于风险管理则是在行为经济学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一向热衷于行为金融研究的希勒自然在金融新秩序的建立中把重要的动力来源留给了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研究。并非完全理性人的行为者如何来规避经济风险,他们的心理活动如何在金融新秩序中发挥作用,这些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的用武之地。
  书中用重要篇幅介绍了希勒所构想的这种来帮助人们保障国民财富安全的全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之分为了六大部分:生活和家庭价值保险;交易最大风险的宏观市场;降低财务困难和破产风险的收入相关贷款;保护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保险;在两代人之间分担风险的跨代社会保障;以及风险控制的国际协议。这些新型金融交易的目的都是为了化解基本的经济风险。更准确地说,是让更多的人共同承担原有的经济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希勒的想法与保险原则很相近,就像现代保险体系保护人们在生活中免受灾难性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样,这套体系将利用金融创新来保护人们免受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只不过希勒要化解的风险都是目前保险业不敢涉足的领域。这些新型金融交易是以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的,这个数据库系统会对全球的经济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帮助新型金融交易的参与者形成合理的价格,以促成金融交易的完成。这个全球性的数据库系统被希勒教授称为“金融基础设施”。如同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一样,“金融基础设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全新的金融交易方式、全新的金融技术以及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构成了希勒教授为我们描绘的21世纪金融新秩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金融新秩序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由于不确定性的减小而得到改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具有稳定的保障时,他们会更加自信,更富于创新精神,更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推动人类文明更快地进步。
  希勒教授本人也指出,他并不是奢望勾画出完整的全新秩序的蓝图,而是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导引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路径,从而使人们建立更加合理的金融新秩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新秩序》描绘了在未来由实践创新和金融理论的进步基础上所必然出现的发展趋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经济风险》,希勒著,英文版将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中文版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5月出版)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