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局外人”主宰中国信息产业

2003年07月20日 11:44 来源于 caijing
王旭东接任“国信办”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时隔近四个月之后,被认为以局外人的身份入主信息产业部的新任部长王旭东,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2003年7月10日,王正式接替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任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主任一职。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信办”)成立于1998年3月,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的办事机构。在业界人士看来,比接任国信办主任更重要的是,王旭东很可能还要接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早在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时,这个七人领导小组就以其组成的高规格而为公众熟知。当时,担任组长的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

阁员重组不动声色
  在知情人士看来,最迟在一两个月前之前,此次交接就已经笃定。实际上,在张春江4月份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转任中国网通集团总经理之后,在这个产业部门之中,副部级以上的职位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张是最后一位离开信息产业部决策层的“老电信人”。
  此前,自信息产业部1998年3月正式组建以来,不仅担任部长之职的吴基传是不折不扣的老电信,五个副部长中,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周德强,以及刚刚从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董事长职位上引退的杨贤足都曾赫然在列。从部长到司局长,决策层几乎是清一色的电信出身:或在电信业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或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
  而现在,副部长不仅从数量上已经下降至三人,而且与四大电信运营商都少有渊源。娄勤俭、苟仲文早年在电子工业部工作,奚国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后又任职于上海贝尔,并非原中国电信系统的“蓝血”出身。
  从担任信产部党组书记至今,王进入这个被广泛关注的舞台尚不足10个月。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王于不动声色中就完成了阁员重组,已尽显干练之才。这显然与他曾经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不无关系。
  此轮接任国信办主任使王旭东的地位更上层楼。同为信息产业部部长,前任吴基传就没有获得过如此殊荣,当年仅是信息化领导小组中的普通成员。其时,信息产业部将被电信监管委员会取代的声音也一度甚嚣尘上。
  据说,今年春天正式卸任前夕,吴基传在一次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中,曾经对自己在任期间所做的两件事情颇感欣慰。
  一是国有电信运营商初步完成了改革,中国联通其间先后完成了在海外和国内的两次上市,中国电信也成功登陆了海外资本市场,四大巨头并立的格局初就。第二件事则是,吴认为,由于竞争政策的谋划得当,不仅使得整个业已完成的电信网络从技术水平上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也涌现出深圳华为、中兴通讯等这些已经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
  但是,对于吴的强势作风,业内外一直颇有争议。在去年年底的一篇文章中,道-琼斯新闻社就曾经以“干涉主义者”对其委婉批评,并希望王旭东能够策动信产部向独立监管者转型。
  而在厘清与电信运营商可能的纠葛隐患之后,王出任国信办主任,显然向着打造一个相对独立的信产部迈出了重要一步。因为在知情人士看来,近年来,国信办对于信产部在很多方面都多有制约作用,信产部内部包括信息化推进司等在内的不少司局私下里也颇有微词。
  而随着王身兼两职,按照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的说法,显然有利于为信产部的职能转变和监管改革,创造一个良性的外部支撑环境。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也将此视为一种利好行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政令,对整个电信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持相似观点的还包括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昕竹研究员。他表示:“无疑,王旭东下一步将更少掣肘。”

国信办待变
  但王旭东会仅仅止步于把信产部打造成一个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即将改变的不仅是信息产业部,也包括国信办。事实上,伴随着机构改革,国信办所在的整个国家信息化决策机构在过去十年中屡有变迁。
  早在1993年12月10日,随着信息技术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日渐深入,第一个决策机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正式成立,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出任联席会议主席。次年5月,国家信息化专家组也随后成立。
  到了1996年1月,联席会议这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正式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取代,邹家华继续担任组长,而成员则包括了20多个部委的主要领导。
  但这种架构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到了1998年3月,随着信产部的成立,领导小组被撤消,其主要职能被转移到了新设的信产部信息化推进司,即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次年二月,国家信息化专家组也正式更名为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
  从副总理级一下滑落到正司级,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协调上的问题很快凸现,因为信息化的过程远远超出了信产部的掌控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恢复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批示,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重新组建,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前缀由“国务院”调整为“国家”之外,决策机构又恢复到了副总理级。
  但最重要的改变还是在2001年8月23日,领导小组重新进行组建,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基出任组长,副组长则包括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以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
  除了决策机构的级别得到调整,同时增设编制只有20多人的正部级办事机构国信办,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出任首任国信办主任之职。
  如果按照两年前的设计,接任曾培炎出任新的国信办主任的,显然应是新出任原国家计委承袭来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发改委”)主任的马凯,而不是信产部部长王旭东。
  在BDA中国公司电信分析师王萌看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表明发改委的职能已经更多地转向宏观调控。但业界也普遍承认,这从另一个层面意味着,国信办将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实际上,消息人士透露说,早在今年年初,国信办内部已在进行机构和人员大调整。原国信办副主任刘鹤已经离职,另有任用。

意在广电?
  据悉,王旭东不仅出任国信办主任,同时还将担任新的领导小组副组长。与此前吴基传仅仅在领导小组担任成员相比,信产部在整体信息化架构中的地位日趋强势。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广播电视系统不像电信产业那样面临巨大的开放压力,但广电的改革仍然日渐迫近。就产业力量而言,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电信业的强势已经难以撼动,全国广电系统每年的收入,可能只与四大电信公司中最小的中国联通大体相当;广电维系其博弈能力的砝码,更多是系于广电媒体的内容特殊性,而非市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广电已经面临着尴尬的困境:要推进产业化,就意味着现有的监管体系会逐渐松动,“结果是自己革自己的命”;而如果不推进产业化,广电又将在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中严重落后。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经很难听到广电在宽带方面的重大新闻,据记者了解,不少地方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的现状也远不如此前预料的那么乐观;相反,从3月份以来,包括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内的不少高层,都纷纷表示,广电今年的发展重点,将放在付费电视等内容产业方面。
  很显然,在一些人看来,广电部门正在未雨绸缪,更多地着力于可以较长期保持控制的内容方面,而不是传输网络本身。
  有消息说,广电总局打造全国统一的广电集团的申请被长期搁置,已经使得其处境相当尴尬,“先前的宏伟计划越来越成为‘烫手的山芋’。”
  由“局外人”王旭东而不是电信人来主导广电与电信网络的融合,显然会使这一进程减少许多掣肘因素;同时,集电信和有线网络监管于一体的未来的通信监管委员会(简称为“信监会”),将为电视业数字化和整合所需的庞大资金,提供可能的制度性“解套”选择。这会是王旭东履新的下一步棋吗?
  在乐观者看来,这甚至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惟一的问题是时间。■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