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请务必在每轮回复的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wu5DakIy](https://a.caixin.com/wu5DakIy)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政经 > 正文

正视“民工荒”背后经济信号

2004年10月18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即使在短期内,民工工资势必提高,也正在提高,制造业成本因此增加;民工进城的机会成本也在提高,这对于当下的通货膨胀预期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vf0uICsI](https://a.caixin.com/vf0uICsI)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陶冬 余永桢

  今年春季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席卷中国一些主要工业领域和出口省份。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改革开放后仅见,且目前势头似不见减弱迹象。

  中国制造业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源源不断的、廉价的、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制造业工人,而其主体正是广大的民工。在可预见的未来,低成本制造业仍被视做中国经济成长最重要的一个支柱。甚至有这样的观点:保持民工的低工资,对于保持中国低成本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有利乃至必需的。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版面编辑:运维组
Loading...

评论区 0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