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金融 > 正文

谁为“珠海模式”埋单

2004年10月18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珠光的问题在于‘借钱的人不用钱,用钱的人不还钱’”;用几个月的短期贷款来作回报周期极长的基础设施建设,致使资金使用缺乏效率,并最终导致多数贷款成为烂账

  卢彦铮 田启林 康伟平

  静卧在珠江出海口的珠海市,本是一座偏远而静谧的滨海小城。

  1980年,这块毗邻澳门的土地,连同毗邻香港的深圳,以及附近的汕头、厦门,被确定为中国的经济特区。

  虽同在广东,珠海的发展似乎总比深圳慢半拍,“加快发展”诉求强烈。上个世纪80年代,广东省和广州、深圳等政府先后在香港开设了“窗口”。珠海也不甘人后。1988年2月,珠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光集团”)在澳门成立;1992年,珠光(香港)有限公司又问世港岛(下称“珠光香港”,两公司统称时为“珠光”)。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