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财经观察 > 正文

承认资本的权力

2005年05月08日 09:55 来源于 caijing
  6月初新浪网再次发生高层震荡,国人心目中的“网络英雄”王志东离职,引起舆论一派哗然。
  看待这一事件可以有各种视角。从财经社会的视角来观察,我们看到了这一事件的特殊意义:一家境外上市的公司由资本来话事。创业人身份的CEO看去权力无限、威望无边,一朝失去股东的信任,只能黯然离开原以为属于自己的舞台。
  除了政府掌控、运作不很规范的国有企业,中国人几乎是第一次见到身边的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是境外上市公司,如此彻底地体现出董事会和股东们的最终控制权。在听熟了学者们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于所有者不可缺位的大道理之后,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法则一旦真的成为现实,仍然足以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震动。
  其实,无论现实如何伤感,市场经济的准则是非常简明的。新浪作为一家公司,从来都只属于股东。王志东作为技术天才和创业家,最初在公司(四通利方)以人力资本折合的股份为21%。后来,新浪经过合并前后从国际资本市场拿回约1.65亿美元资金,王志东虽增获了大量期权,但持股比例只能越来越小,目前不过6.8%。因此,能够决定其在新浪去留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以现金购买了新浪绝大部分权益的众多股东以及他们选出的董事会。这是资本的权力。
  当然,资本的权力在行使中常常充满变数。在新浪的案例中,这种变化与资本意志本身的变化关系甚大。早年间王志东创办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投资人系四通公司,投资明显与四通当时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设想相一致,预期比较长远;及至1996年、1998年、1999年三次引入风险资本,占据大股东地位的国际金融投资人对于未来股权增值、上市套现的期望相当清晰;到新浪2000年3月在美国上市后,股东——无论是新增股东还是原有股东的关注点,则必然地集中于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资本意志的变化,来源于其性质和组成的变化,谈不上“高贵”或是“卑鄙”,“智慧”或是“愚蠢”,“有情”或是“无情”。而如果不能理解其间的区别,漠视资本的意愿,失去资本的信任,便极有可能遭到资本的否决。
  资本的权力在实践中有时不很容易兑现。中国的不少上市公司,包括一些海外上市公司,因为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信息的不对称性被加倍放大,投资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情形下,国内一些业内人士半公开地将私募融资称为“骗钱”,上市融资称为“圈钱”;一旦圈骗所得到手,常有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或是公司“内部人控制”无视股东权益的行为发生。所以,无论公司上市后股票是升是降,业绩是好是坏,管理者不必承担责任,我们也就极少听到完全由董事会做主、尊重股东价值的“政变”发生。相比之下,新浪的主要资产在中国,本身是中国创业者执掌的公司,但境外股东还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治理结构严格约束管理层,正能够给海外投资人带来信心。仅此一点,也可解释王志东离职后新浪股票何以连升数日。
  王志东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英雄崇拜”,而此次出局又太过突然,自会唤起人们的怅惋之情。不过,怅惋之余还是需要舆论的理性。我们既然已经走向市场经济,就应当尊重市场的法则,承认资本的权力。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文化的进步,需要从这种冷静的承认做起。■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