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人物 > 正文

让·鲍德里亚

2007年04月04日 19:13 来源于 caijing
法国著名哲学家。2007年3月6日病逝,终年78岁

 

 



  深夜,按照惯例打开电脑查收电子邮件,发现一封朋友的信,主题是鲍德里亚之死。点击打开,才知道这位反媒体的哲学家因病去世。友人说他从法国同学处得知此消息,特意来信告之,但我一直怀疑此讯息的真实性。不因为别的,而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什么传言都振振有词,叫人无从判断真假。
  鲍德里亚是每一本后现代教科书都无法回避的哲学家,不论是介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教科书,还是描绘后现代性的社会学教科书,都无法绕开他。这个亲历“五月风暴”、法国“68一代”典型的知识精英1929年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平民家庭,60年代初期在一所公立中学教德语。1962年至1963年,他开始在萨特主编的《新时代》杂志上发表对卡尔维诺等人的文学评论,1966年3月在巴黎第五大学师从著名的现代性学者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完成了博士论文,同年在第五大学担任助教。继萨特的影响之后,鲍德里亚在60年代后期又结识了罗兰·巴特,并受到巴特的符号学影响。
  他从马克思处接续来政治经济学,融入当时盛极一时的索绪尔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在当代商业的商品逻辑成为研究对象之前,率先在1968年发表了《物体系》,在1970年发表了《消费社会》,又在1976年发表了《象征交换与死亡》。尤其这第三部著作,被认为是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的人,消费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商品的符号必须与其他商品符号产生关系,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基于索绪尔语言学原理,他把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能指”是声音和形象,“所指”是概念,概念取决于能指的差异。简而言之,要理解“冷”的意义,必须把它与“热”、“暖”、“寒”等词进行比较;要理解LV的价值,一定要把它与班尼路进行比较。所以,消费的对象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差异和比较中的能指。
  这意味着,喜爱LV和Gucci的上海白领,并不是真的喜欢它们的设计和用料,而是希望透过这些名牌商品树立一个符号、一种个人形象,告诉别人自己的个性。在这样的社会里,个性等于自己消费的商品与众不同。换句话说,脱离了大众消费的商品,我的个性便失去意义。所以,没有“消费社会”,就没有白领们的“个性”。
  这就是消费社会,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它的生产过程创造的,而是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能指。不是吗?当所有人都用“LV”的时候,人们无法显示出能指差异,于是就有人转向使用别的牌子。一切只是为了能指的差异。
  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指、概念和“事物客观的意义”不再起作用。这是一场能指的游戏——这不正是后现代社会的特点吗?在哈桑研究后现代性的著作中,现代性对应着所指,后现代性对应着能指;在戴维·哈维的《后现代性状况》中,后现代性依旧对应着能指。
  这似乎在暗示,后现代社会里只有铺天盖地的符号,事实却被悬置。沿此发展,鲍德里亚在1981年揣测出一个“类像”的世界——《类像与仿真》: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对真实世界不感兴趣,却沉溺在“类像”之中。这类像不是复制真实世界的能指,而是虚无缥缈与真实世界毫无关系的能指游戏:白领们趋之若骛的“名牌包包”是一例——它的价值只与能指/差别有关,与其真实价值无关。所以,冒牌的LV包,质量虽差,只要不被发现其冒牌之处,其价值与正版一样。
  现象与真实之间的区别慢慢被腐蚀,真与假的边界渐渐融化,人们长期浸淫在大众媒体炮制的“信息”或“噪声”之中,再分不出真实和现象。鲍德里亚把“类像”概念推向极致:世界不再有真实,一切“真实”都因“类像”或“虚拟”而生,人们以为电视中的医生演员真是医生,人们以为电影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传统的“真实感”消失殆尽。
  难怪在海湾战争期间,鲍德里亚对《卫报》声称:“海湾战争并未发生。”其实,对鲍德里亚而言,“911”惨剧或“伊拉克战争”可能当真没有发生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它们类似于好莱坞“战争大片”或席德梅尔研制的“文明III游戏”。因为,除非你当时在现场,你如何相信这些战争是真实的呢?根据媒体报道所引述的更权威媒体的报道吗?根据被相信在场的“在场者”的目击记录吗?凯尔纳评论说:“后现代世界不存在意义……意义需要深度,一个隐藏的维度……;然而,在后现代社会中,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可见的、外显的、平面化的,并且总是处于变动之中”,这让我有冲动修改鲍德里亚名言——“海湾战争发生在媒体,但事实上,我知道的是一堆能指在互动”。
  后来,经过多家媒体报道,我才勉强相信鲍德里亚的死,是真的。这意味着,我并非鲍德里亚信徒。英国《卫报》报道他去世的消息,开篇即讽刺“鲍德里亚的死亡不曾发生”。鲍德里亚一生攻击媒体,这句刻薄的话大概是媒体给他的最后礼物。
  这无损于他的快乐,因为,他在《象征交换与死亡》里说过:惟有死亡,才能无视和逃避这个被代码逻辑支配着的世界。
  他死了吗?还是能指在互动?他超越了消费世界吗?但愿如此。■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