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嫦娥一号”正式进入“月球时间”

2007年11月07日 21:22 来源于 caijing
11月下旬有望传回第一组数据,未来一年中仍将面临四大风险

    11月7日北京时间上午8点35分,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器“嫦娥一号”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地进入了距月面高度为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圆轨道。不过,在当天下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建亮表示,要到11月下旬,“嫦娥一号”才能传回第一组数据。
    据悉,第三次近月制动过程,大约持续了10分钟。而经过三次制动后,嫦娥一号已经成功地从近月点212公里、远月点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调整为高度约为200公里的圆形工作轨道。
    周建亮承认,从理论上讲,卫星一次近月制动到位进入最终的轨道,是完全可以的。之所以采取三次近月制动,主要是为了节省燃料以及减少控制风险。
    实际上,从11月5日至7日的这三次近月制动,每一步都相当关键。如果第一次近月制动失效,失去控制的卫星有可能会彻底分离月球,在太阳系中游荡。据悉,为了确保此次制动成功,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备份系统”:即使卫星的大发动机无能正常工作,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仅仅依靠小发动机,也可以将卫星送入月球轨道。
    而刚刚完成的第三次近月制动,他表示,最大的潜在危险就是发动机不能按时关机。如果在预定的关机时间1.5分钟之后,仍无法关机,由于卫星的速度过大,在飞行半圈之后就有直接撞击到月面上的可能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准备了19个相应的故障对策。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表示,到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为止,“嫦娥一号”自成功发射以来,以累计飞行了326个小时;其间,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成功地进入了环月轨道。
    下一步,“嫦娥一号”将修正轨道偏差,并对在轨进行设备测试。而预计到11月下旬,卫星将由现在的朝向太阳的巡航姿态,正式转入对月定向工作姿态,并传回第一组数据。对于“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探测数据,科研人员将按照科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处理,并制作第一张月球图片。而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月球的自转周期,到2008年1月中旬,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遍。
    虽然“嫦娥一号”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但在接受提问时,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表示,未来卫星仍将面临多方面的难点,或者说是风险。
    一是卫星姿态控制。因为在正常探测时,卫星的大部分探测仪器需要对准月面,卫星的太阳帆板要对准太阳,卫星的数传天线要对准地球;这种技术,中国在以前的绕地卫星飞行器当中还从来没有使用过。
    二是远距离通讯。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接近40万公里,从这么远的地方完成通讯,卫星上的天线要对准地球,卫星上的放大器要有足够的功率,地面接收站要有足够大直径的天线。这些都是新的技术挑战,有一定的难度。
    三是探测仪器。由于这些卫星上搭载的探测仪器,都是根据这次科学目标新研制的。它在后续的工作中是否能够正常的工作,仍然要面临考验。
    四是这次设计的工作时间为一年,而未来这一年,对于卫星和上面各种仪器设备的可靠性,都将是一个考验。
    而关于在一年的设计工作期限结束之后,如果有燃料剩余的话,“嫦娥一号”将执行什么样的使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建亮表示,这个问题目前仍在考虑之中。■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