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银行 > 正文

综合经营通往资本市场

2008年07月07日 12:13 来源于 caijing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必然要到资本市场上“觅食”。资本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能否产生正效应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必然要到资本市场上“觅食”。资本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能否产生正效应至关重要

  2005年,中国正式提出稳步推进金融混业经营试点,金融产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得到确立。这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从目前的实践看,银行要在混业经营时代确立有益的综合经营模式,与整体的金融环境发展息息相关。根据对2007年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资本市场的扩展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发展意义重大。

混业拓展盈利空间
  目前,中国内地银行除了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尚无法取得投资银行的股权承销、经纪、自营业务等牌照,但债券承销、财务顾问业务则是对银行业开放的。而其他业务如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基金管理等,银行已经可以从事,只是各银行进度不同。
  这些业务的融合,为传统商业银行拓宽了盈利空间。
  通过对比2007年证券、保险与商业银行三个行业的收入及利润情况,我们发现,即使去年证券业、保险业收入利润飞速增长,商业银行收入及利润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占比依然是最大的,基本上占70%左右。如果混业经营全面落实,证券、保险业务可以全部纳入商业银行,则商业银行收入及利润将增加43%左右,其中非息收入占比将可达30%以上,达到已经混业经营的国家的银行水平。即使是将其中的一半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收入及利润也可以增加22%左右,非息收入占比达20%多。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益空间可谓不小。
  更为重要的是,混业将逐渐改变以增长空间有限的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综合经营可能会带来较高的非息收入增速,从而不断提高收入中的非息收入占比,使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在成熟的国际性银行中,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2007年的非息收入占比为22%、35%、25%。而内地银行业2007年非息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招商银行,只有12%,其他不到10%。
  我们找出美国银行业1935年以来历史数据,绘制并一直关注美国银行业非息收入的演变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银行非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变迁经历了一个“V”字形,1935年占比为最高的37%,1936年为27%,2007年正处于与1936年相当的较高水平,约占26%。1936年以来的最高值为2003年的35%,最低为1981年的7.09%。
  非息收入占比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提高,与银行业逐步实现混业经营有很大关系。利率自1935年以来不断提高,1981年银行业生息资产收益率达14%的顶峰,之后逐步回落。而毛利率趋势正好与之相反。面临主营业务毛利率收窄,银行突破传统业务的可能性加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银行的经营范围不断拓宽。
  如表2所示,美国在1987年允许三家银行开展证券业务,1989年又允许银行开展债券业务,1990年允许部分银行经营股票承销业务,大银行纷纷在争论中开展证券业务,1996年允许银行开展非银行业务,1999年允许资本充足的银行扩大服务范围和业务领域。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的。
  根据我们创造的将净利润增长率拆分为利润表主要项目增长率之和的分析方法,在剔除历史上银行业利润增长绝对值为50%以上的六个年份后,非息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的相关系数达0.71,仅次于经营费用等非利息支出增长与净利润增长率的相关系数0.8。在利润增长率的绝对值在50%以上的年份,主要是计提准备等贡献因素在发挥作用,非息收入增长贡献排序在前两名之外。但在净利润增长负增长达50%的两个年度,非息收入却能提供正面的贡献。可见,非息收入对银行净利润增长有重大影响。
  从美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2007年,非息收入中明确来源于证券、保险、房地产等非传统银行业务的收入只有9%,加上证券化净收入,占比可达到19%,而如果将其他非息收入中不好界定业务的收入来源,也视为非传统银行业务的话,来自综合经营产生的非传统银行业务收入,在总的非息收入中占比高达46%-56%。
  以较为准确方式推算,即根据交易产品的风险敞口结构,计算来自股票指数商品等交易产品的收入。假设服务净收入、保险业务收入、其他非息收入中一半来自非传统业务,不包括证券化净收入,则从事非传统银行业务的收入占非息收入的比重为30%。
  非银行业务除了证券差价收益,收入以手续费居多,如信托的资产管理费、保险代理手续费、股票经纪承销及财务顾问手续费,等等。综合经营带来的更多的是综合销售能力、向客户销售各种金融产品的能力。大型银行由于网络更多,因此在综合经营中所取得的利益应更大。
  中国银行业的代表工商银行的非息收入结构中,2007年最大的一块是销售基金等产品的代理手续费收入,高达47%。投资银行业务在没有股票承销及经纪的许可下,占比也高达14%,远高于美国商业银行整体水平。中国银行业需要拓展的非息业务领域还有股票经纪、股票承销、股票自营、除保险代理外的保险业务、风险投资等。虽然从美国整个行业来看,这些缺项中明确标示的项目在非息收入中的合计占比并不高,但从大银行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的情况来看,综合经营带来较多的非息收入这一判断还是比较乐观的。
  不过,就综合经营的好处而言,单纯以2007年的数据作出估计,也许太过乐观。
  首先,证券公司在2007年的业绩是多年的顶峰,这个行业靠天吃饭、波动大的特点依然存在,未来能否保持盈利的持续稳定增长,取决于股票市场及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繁荣。其次,商业银行占有92%的资产规模,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依然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保险业仍需要大力拓展。从这次“5·12”大地震,大家已经感受到中国内地保险业还很不发达。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号称金融业的三大支柱,理应各占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现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对商业银行太弱小,商业银行如果想从综合经营过程中牟取更多利益,也必须考虑将证券业、保险业做大。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密切关系。
  保险业的繁荣与资本市场发展有互动关系。如果股票市场缺乏一定比例的长期保险资金,市场波动会比较剧烈,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上涨预期,影响保险投资收益,反过来抑制保险市场发展。
  而当居民的理财需求上升时,银行作为具有庞大网络的销售终端,优势将被充分发挥,但银行必须具有提供涵盖固定收益产品和股权市场产品的服务能力,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产品仍主要是固定收益产品,其理财业务量的增长将是有限的。
  目前,内地银行业除了股票承销、股票经纪、股票自营、直接投资尚不能从事,可以说,其他业务的限制都已经放开。目前中国内地证券公司达百家,如果让银行进入这个市场,除了能凭借网络优势在股票经纪业务上展开竞争,其他业务可以说是僧多粥少,银行也难以抢到太多“肥肉”。
  因此,将资本市场做大,才能使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分享到应有的好处。
  仔细分析国外银行非息收入来源,我们也发现,非息收入要大量增加,主要依赖于资本市场。没有发达的债券市场,银行资产证券化如何开展?没有股票市场的持续繁荣稳定,银行的代理手续费、承销费如何取得?银行的风险投资业务何以取得回报?
  从研究数据中,我们看到,美国银行业明确标示投资银行有关业务的收入占比并不高,2007年为7%,但美国商业银行证券化收入占比较高,2007年达10%。这与其债券市场发达有关。
  当前内地股票总市值合计达20多万亿元人民币,与2007年GDP值25万亿元人民币接近,可以说,已经达到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水平。
  股票市值虽然已经较高,但由于机制还不能理顺,短期内难以产生相应多的业务机会及更多的市场活力。而股票市场中的重要角色——投资银行业——在尚未壮大之前,可能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大潮中,被迫投靠在商业银行的羽翼之下,使内地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化,从而降低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规模不够大。债券余额2007年末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长期债券余额估计约为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要是国债。企业债券发行渠道不够顺畅,2007年发行债券8.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要是央票和国债,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合计只有5000多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市场虽然可以迅速扩大,但如果缺乏诚信独立的中介,仍然会产生问题。
  应该看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有相互替代关系,如果资本市场规模不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可能只是商业银行业务与非商业银行业务的此消彼长,总体上不会带来太多增量收入。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