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股市 > 正文

自以为是比无知更危险

2008年08月16日 20:54 来源于 caijing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以如此高价去买股票,也不可能在价值如此高估时不抛



  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下来,不少人仍重仓持有,直至3000点以下,市值至少损失一半。
  在上证指数3000点以上继续坚持买入持有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有经验的趋势投机者,他们认为只要大趋势向上,就不怕回调,坚决拿住。这在名著《股票作手回忆录》中有充分的介绍;另一类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我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而这些人更像是成长股理论的信奉者,他们相信企业的业绩会不断高速成长,股价也随之高涨,不必理会市场大势的上下波动。
  对于趋势投机者来说,只要他们看出趋势逆转,一定会杀跌出局,所以当市场大跌后,从5000点至3800点都是卖点,市值损失三成已是极限。真正的死多头是第二类的“价值投资者”,他们自以为找到了且能运用的投资真理,结果却损失惨重。
  一位朋友最近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风险一无所知,糊里糊涂地投入股市,糊里糊涂地赚钱,糊里糊涂地赔钱。这种人在股市中数量最多,但一般钱财投入并不多,而且也会在股市暴跌中被震出局,损失不会十分巨大。
  第二个层次是对风险一知半解。这类人往往是从前一层次演化而来,在市场中日子久了,总结了一套防范风险与赢利的模式。他们不外乎是技术分析、价值投资、成长投资等某一系统的信奉者,并在一段时间内颇为成功,于是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一旦市场形势骤变,处于第二层次的人往往比对风险一无所知的人损失严重,原因是他们有恃无恐,以为自己的方法能抵抗所有风浪,暂时的损失并不可怕,最终一定能赢回来。
  对此,我是有教训的。1996年,我和一位朋友较早地提到了价值(成长)投资,后者在四川长虹等股票上赚了不少钱,而我则在《上海证券报》搞“中国上市公司行”,名震一时。但后来四川长虹一蹶不振,“成长股”郑百文还闹出了丑闻,对我们的冲击颇大。
  几年后的反思是,我们选择推崇这些股票,未必符合“价值加成长”的金科玉律,而是市场紧接着流行类似的理念,大家都买这类股票,互相抬举,价格越买越高而已。
  及至2005年年底,我又在自己的杂志上推荐了招行与万科,从当时看,它们的股价确实便宜,今后每年上涨30%是有可能的。后来这两只股票却涨了许多倍,原因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地产与金融板块成为股市的生力军,招行与万科则是龙头中的龙头,股价又被众机构一次又一次推了上去。而它们(尤其是万科)在2008年又重蹈了十年前四川长虹的覆辙。不过,我这次没有在媒体上发表对“成长绩优股”的留恋之情。
  第三层次是以为对风险无所不知或接近无所不知。第二层次中总有幸运者,在多年的股市生存战中脱颖而出。这种人固执地相信自己是因为掌握了投资真谛,而不是运气,才由生存而壮大。
  他们成为股市中的“狂人”,到处宣扬自己的投资信念或哲学是多么的坚不可摧,赢得大量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信众。
  第三层次中不乏所谓的“价值投资者”。2007年10月左右,也就是沪深股市将达最高之时,价值投资“狂人”的疯狂也达到了顶点。在此之前,全球“价值投资者”崇拜的“圣人”巴菲特在香港市场出清了全部的中石油,在中国的家门口演示了一场经典的价值投资。这让中国的价值投资“大师”无法自圆其说。他们的口号是“买入好(伟大)的公司然后持有”,中石油算得上中国的好(伟大)公司吧?H股价格也比A股便宜太多,为什么巴菲特就清仓了呢?他们先是解释这与政治因素有关,巴菲特明确否认后,他们终于怀疑导师巴菲特不理解中国了。
  当时的气氛着实怪诞夸张。一位写了两本巴菲特介绍书籍的研究者,竟向另一位用巴菲特来营销的私募基金经理献诗,这首诗又被后者的博客公开了。价值投资经常用“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自喻,来形容自己是多么耐心与坚持,献诗认为被歌颂者的几年业绩已远远超过巴菲特,所以称之为“会飞的乌龟”。我原本与两位先生的关系都不错,却终于忍无可忍发表文章,表示我们宁愿做有弱点却神经正常的兔子,也不做怪诞的会飞的乌龟。
  旧事重提,我知道有人又要评论这是不“厚道”之举。他们以为只要闭上眼睛,或喝杯“忘情水”,就能把我们刚在大牛市上演的愚行都通通忘记。遗憾的是,这只会在股市中诞生更多的自以为是的“狂人”,上演更多更大的闹剧。■

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www.valuegood.com)主编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