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专题 > 正文

“两房”教训

2008年10月13日 15:45 来源于 caijing
美国政府对于“两房”的接管行动,应该作为金融悲剧成为警示其他国家的负面教训

美国政府对于“两房”的接管行动,应该作为金融悲剧成为警示其他国家的负面教训

  2008年9月8日,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面色凝重地宣布,美国政府将正式接管两艘正徐徐下沉的金融“泰坦尼克号”——房利美 (Fannie Mae) 与房地美 (Freddie Mac)(下称“两房”)。
  保尔森的这一决定,为世界经济史增添了历来最大的政府金融援救案例。这一年来,美国房市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越演越烈的恶性循环。美国房市的大跌使“两房”首当其冲,陷入了金融风暴的最中心,其资产不断减值缩水,亏损日益增加,资本急剧下降,投资者的信心几已丧失殆尽。在“两房”山穷水尽之际,除了被政府强行接管,已别无他途。
  民主政体与开放社会,导致美国对重大经济金融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处置“两房”的紧急方案,美国朝野的反应却展现了罕见的共识。从两党总统候选人到国会参众两院,从主流经济学界到媒体,皆给予了相当大的认可与支持。连一有空就会撰文抨击布什政府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也称政府接管“两房”是“正确的决定”。

  被迫之举
  美国常常自我标榜——也往往被世人所承认——是世界上最奉行自由市场哲学的国家。但美国政府这次接管“两房”机构,构成了全球最新与最大的金融干预事件。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罕见的行动,竟是由一个保守的共和党政府所采取,由一位大半生涯在华尔街度过、备受尊敬的财长所策划。美国政府这样的干预行动,是被形势所迫使然,无可奈何也。
  其实,“两房”的历史背景与性质,早就为今天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埋下了种子。在其作为“政府支持的企业”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角色界定下,“两房”历来享受了几乎与美国主权债券同样低的融资成本,从而客观上刺激了“两房”机构漠视风险肆无忌惮地扩张业务,资产负债平衡表急剧膨胀,成为了占据美国住房与金融体系中心位置的两家超级住房融资机构。“两房”的巨大业务量,扭曲了美国住房融资市场的风险定价,客观上助长了美国住房价格近年来的扶摇攀升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这种政府隐含担保所造成的“道德危害”,是酝酿这次美国房地产危机与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房”是名副其实的“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它们直接持有或担保了5.4万亿美元的巨额住房按揭债券,占全部住房按揭贷款近乎一半。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其他银行萎缩房贷业务,“两房”的作用更是进一步迅速膨胀。在保尔森宣布“国有化”之前,“两房”所提供的信贷,已经达到了美国全部新增住房按揭贷款的四分之三!
  “两房”债券为国际投资者广泛持有,因此,“两房”在美国债券与整体信用市场中举足轻重,其业务与财务的稳健,对于深受重创的美国房地产与信贷体系,乃至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袖手旁观听任“两房”倒闭,从来就不曾是一个现实的政策选择。
  为了防止政府动用纳税人资金,挽救濒于倒闭的金融机构所造成的新的“道德风险”,美国政府在处理“两房”问题时,立刻把现有管理班子解职更换,同时施加极端苛刻的注资条款,体现了公共利益与纳税人利益至高无上、债权人其次的方针。至于股东与管理层,不但不能指望从政府“救援”中捞到什么好处,而且往往成为危机祭坛上最大的 “牺牲品”。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