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荐书 > 正文

1月荐书 (2009年01月03)

2009年01月03日 20:31 来源于 caijing

新经典
《好的资本主义,坏的资本主义:以及增长与繁荣的经济学》
(美)威廉·鲍莫尔、罗伯特·利坦、卡尔·施拉姆著,刘卫、张春霖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本书是鲍莫尔另一本著作《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自由市场的创新机制》的继续。纵观鲍莫尔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路线,在“消费”“生产”和“流通”三个经济学研究领域里,他始终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环节。鲍莫尔的“企业家”理论颇接近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思想传统——将市场视为“获取信息”和“企业家创新”的过程,而不是“一般均衡”的各种实现机制之一种。
  书中第256页,作者们尖锐地指出:“……像印度和中国那样的经济体正在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但是,这些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大多(也许大部分)去了现有的官僚化的企业中工作,做些增量性改进的修补工作,而不是开发那些真正彻底的创新并将它们引入市场,后者才是企业家型经济的特征。”

《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
(美)罗纳德·伯特著,任敏、李璐、林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几乎比奥地利学派研究企业家创新晚了半个世纪,社会学家也开始关注企业家创新。与早期社会学家的知识结构不同,最近20年里,有一批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转入社会学领域。本书作者伯特即为其中之一,他将社会学的古典风格转化成了数理社会学的科学叙事风格。
  所谓“结构洞”,就是在人际关系的社会网络里,有一些特殊“节点”,假如从网络里删除这些节点,其余的节点,至少在被挖掉的节点附近的那些节点,它们之间的“纽带”便会瓦解和消失。
  通过比较特殊节点及其被删除后发生的损失,可以估计出节点代表的社会成员的贡献,这就是“企业家创新价值”。按照鲍莫尔的计算,这些创新者只不过分享了他们创造的总价值的八分之一。其余的“溢出效应”,贡献了今天美国人享有的丰厚收入的至少八分之七。

知识与情趣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
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此书是《激荡三十年》的溯源之作,当然,并非仅是时间维度的延伸。作者超越了“街谈巷说,必有可采”的记录方式,笔触更加冷峻,挖掘更加深广。至少就目前出版的上卷而言,这部企业史犹如“全息切片”,政治、法律、外交、社会等点点滴滴历史信息均深嵌其间。
  从“激荡”到“跌荡”,一字之易,也许寄寓着作者某种企盼。但故事的逻辑只能无情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触及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约束,只在“器物”层面作文章,只能留下令人扼腕的惨痛。洋务运动如此,民国“黄金十年”亦如此。国家主义高扬而自由主义凋零便不足深怪。在此大前提下,书中人物命运多舛,甚或性命难保,于是,讨论其是否具有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就稍显奢侈了。

《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
(美)巴拉克·奥巴马著,罗选民、王璟、尹音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这本书出人意料之处在于,一个被全世界认为风头最劲的政治人物,没有给我们一个堆砌“官话”的竞选小册子,却写了一本充满人情味的制度剖析之作。虽然书中讨论的都是美国的政治现实,但每段讨论背后,都渗透着奥巴马对美国美好未来的真诚期待,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
  你能从书中得知美国的制度安排和政治纷争,或者总统竞选过程,或者奥巴马的个人生活,但更珍贵的是,值此经济危机之际,当“美国梦”依稀遥远之时,奥巴马又勇敢地站出来“重申美国梦”,这不仅注解了他能当选的关键理由,也彰显了美国制度的自我修复能力。

《朝圣:瓦格纳的拜罗伊特》
刘雪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作者是历史学专业出身,却对音乐极度敏感。1997年,作者单枪匹马发起、推动、组织并出版《瓦格纳全集》(中文版);2002年,他以这套全集为“入场券”,走进了拜罗伊特的歌剧节剧院;其后,他三次“朝圣”,并写了这本书。这部作品有陆智昌的装帧设计,还配了精美的照片和插图,让人爱不释手。
  研究部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