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司法“溺水效应”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0年第46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22日
当司法不能带来公正时,人们就会寻求各种各样满怀期待的司法外尝试,此即司法的“溺水效应”
出版日期 2010-11-22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0年第46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萧瀚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通常遇到什么抓什么,即所谓“救命稻草”。赵作海高调声称替人做公民诉讼代理人,应者云集,期望他能给自己盼望已久的公正助力。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现状,是信访的溢出效应,或可称为中国司法的“溺水效应”。

  赵作海被刑讯逼供遭受冤屈,后因“死者”的生还而昭雪,从而成为公共人物,被媒体关注、受领导“待见”。因苦难而成就名声,却成为诸多期待公正者的还魂丹——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件令人讶异之事。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