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独立的繁荣与困境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1年第1、2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01日
在中国语境中,“独立”有美学的、意识形态的、经济的意味
出版日期 2011-01-01
本文见财新《中国改革》2011年第1、2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郝建

独立电影与中国语境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DV摄像机基本用于私人生活领域;而在中国大陆,它在很多时候是艺术表达的工具,是记录社会事件、参与评说和观点交流的工具。与CCTV宣传性纪录片和主旋律剧情片并存,并在政治和美学风格上与之形成巨大差异的,是那些独立电影——许多时候也被称之为“地下电影”。

  在西方的电影工业体制中,“独立电影”一般是指低成本、由个人或者独立的小公司筹款的电影。因其成本低、风险小,常被作为电影语言或者叙事方法的探索与试验,因而艺术风格上也显得较为“独立”。而在“中国语境”(Chinese Context)中,独立电影不仅仅指成本或筹款方式,它首先是指相对于意识形态体系、相对于主旋律美学在文艺观、艺术语言方面的独立性。

版面编辑:运维组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