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首页  | 《新世纪》周刊  | 《中国改革》
位置:财新网 > 杂志频道 >《新世纪》周刊 > 总第407期
新世纪周刊封面报道 工行应变
  摘要:全球最大市值、最多存款也是最盈利的银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都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佳时刻。国有银行改革启动之初,外界颇多质疑。现在,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受邀多次参加了国际上重要的金融监管改革会议,“他们开始想听并重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想法。”姜建清说,“这和十年前确实有天壤之别。”…[查看全文]
资本!资本!
“根据工行初步测算,若完全按照讨论中的新规则实施,对工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
专题   《新世纪》:你参加了多次巴塞尔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组织的国际会议,据你的观察,最重要的变革是什么?

  姜建清: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提高资本的质量,提升资本充足率。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Ⅱ,本来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规则。但是在金融危机中,很多银行不得不在危机最困难的时候补充资本,甚至需要政府注资,引发极大争议。

 

  《新世纪》:一些国家已经把银行的核心资本的要求从4%提高到8%,巴塞尔委员会对此是否认可并推广?

  姜建清:未来的资本充足率标准现在正进行全球定量测算。银行的核心资本肯定要增加,总体资本充足率也要上升,但具体比例还待定。


  《新世纪》:这对中国银行业有什么直接影响?

  姜建清:非常小。根据工行初步测算,若完全按照讨论中的新规则实施,对工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对一级权益资本影响仅0.3个百分点,因为中国的银行一级资本里面没有创新型工具,基本上都是权益一级资本…[详细]

监管新工具
“银行至少不能大比例、大规模地从事自营交易业务”

  《新世纪》:这次危机中,西方的银行业都出现了“流动性黑洞”。这时候,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这对银行业的影响何在?

  姜建清:主动负债为主的西方银行体系,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市场上的流动性会骤然消失,出现“悬崖效应”,流动性骤然消失。

  流动性实际上就是银行在可接受损失的前提下,获得新增资产和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能力。银行的一项功能就是“转换”,包括将短期分散的存款转换成长期贷款,即期限转换,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单一的银行机构因期限不匹配风险,容易受到流动性冲击,并且流动性风险会传递。

 

 

  《新世纪》: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化成为趋势,这是否意味着从此银行业的效益要大打折扣?

  姜建清:杠杆率(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比率)过高被列为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杠杆率所反映的风险信息应受到高度重视。

 

  《新世纪》:银行的顺周期性是不是一个“自然规律”,提出反周期资本监管措施,你认为能做到吗?

  姜建清:银行的顺周期问题确实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论,因为银行在繁荣的时期往往是多放贷款,资本要求也比较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比较高,银行也相应削减信贷规模。由此,金融业在危机时出现了对实体经济进一步的破坏性作用…[详细]

大而不倒悖论
“即使限制了大型银行的发展,也不会杜绝金融危机的再次产生。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新世纪》:这次金融危机后的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莫过于“大而不倒”。你作为中国最大金融机构,甚至也是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怎么看?

  姜建清:前不久,花旗的董事长也问及我的看法。我开玩笑说,现在没有数据可以证明,300座、500座的大型飞机的风险一定比20座的飞机大。固然大型飞机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是世界上并没有因此取消大型飞机,主要是因为其效率,成本优势。当然,要使用大型飞机,就要有更好的飞机场,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导航设备、飞机空中管制等,实际上就是要监管有效。

  《新世纪》:难道“大而不能倒”是一个伪问题?

  姜建清:我并无此意。实际上,“大的银行”和“系统性风险”之间,两者不是对等的关系,防范系统性风险关键是针对大银行相对复杂的业务结构,要有相适应的有效监管。

 

  《新世纪》:现在有讨论说,认为应当从限制机构规模入手,确保“大也能倒”?

  姜建清:所谓的“大银行”,仍是个模糊概念,简单以规模来衡量并不确切。现在的银行比过去的银行规模大得多;大国和小国相应的标准也不同。如果用限制规模的方法, 20年以后变成一堆一样大的机构,又该怎么办?…[详细]

网上收听:
姜建清如何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
姜建清如何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

  美国马拉松式的金融监管改革立法撞线在即。

  6月25日清晨5时40分,长达20小时的会议后,美国参众两院终于就金融监管法案的最终文本达成协议。至此,美国监管改革立法过程已经持续了363天,先后经历了财政部提案、众院立法、参院立法、参众两院协调四个阶段。虽然6月28日美国资深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伯德去世,给这一“立法马拉松”的最后阶段带来一些变数,但7月中旬该法案正式签署为法律已成定局。

  这一法案全称为《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又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和众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命名,简称为《多德-弗兰克法案》。它号称自“大萧条”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议案,反映了美国朝野从政府到国会、从法律界到学术界对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的全面反思。它有望在美国金融史上成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正式名称为《1933年银行法案》)比肩的又一座金融监管里程碑,而且可能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树立新标尺…[详细]

  • 支柱与要点 | 赢家与输家 | 争议与变数
  • 姜建清简历:
    专题
    1953年出生
    1984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
    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该校博导从业至今成长于工行,1999年6月从工行上海分行行长任上调任总行,2000年2月,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2005年10月至今,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