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一分为二的中德艺术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1年第20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5月23日
出版日期 2011-05-23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1年第20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黄锐
 

  这里选登的,都是中德两国摄影师、艺术家们在1989年创作的纪实性作品(德国当时还是尚未统一的东德和西德)。我相信,读者们也会擦拭一下双眼:毫不相干,甚至在记忆里大相径庭的两国情景,为何如此相似?

  打开任何一种中国的新闻媒介,我们看到目不暇接、连篇累牍的时间记录。时间已经和经济生产的计算方式紧密结合,给人一种“时间即是进步”的印象。这一理论根据,全部是从黑格尔-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那里借来的。

  自1949年始,毛泽东创始的新中国全盘引入西方时间系统,由此,中国的时间被赋予新与旧的双重意识形态的特色。在毛时代,一切领域均需实行否定旧传统的创新,所有问题均以政治目的和政治方法推行与改变。反过来说,只有以政治为导向的时间才获得意义,只有国家计划和群众动员下的时间才获得存在。在如此“进步”的情况下,时间不折不扣成为了制度的工具。毛以后的邓时代,全中国加速投入在“进步”的时间节奏里,只要随便看一眼身边铺天盖地的信息好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将时间也作为功利主义生产工具,再没有比中国更彻底的了。看到这一点,连马克思、爱因斯坦都笑得很厉害。他们在未能屈服于资本主义洋枪洋炮的中国找到了最忠实的信徒。几千年来沿袭的天干地支的生肖时间,以月亮盈亏及季节变化的月日历,以皇朝(皇族)的政治统治的纪年,这三大时间序列哪去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