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首页  | 《新世纪》周刊  | 《中国改革》  | 《比较》
位置:财新网 > 杂志频道 >《新世纪》周刊 > 总第433期
新世纪周刊封面报道 红顶奇瑞再选择

  2008年,奇瑞总裁尹同耀将名字改回了尹同跃。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奇瑞准备上市的前兆。

  尹同跃是其身份证上的本名——他出生于“大跃进”的1962年,但奇瑞成立之初,工商登记注册时误作尹同耀,对外便将错就错。2008年奇瑞决心上市,公司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法定代表人工商注册的名字须与身份证一致。

  这是成立11年的奇瑞离上市最近的时候,股份制改造已完成,承销商也已进场一年多。但时机不对,先是要解决一些上市技术性问题,继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内股市大跌,奇瑞营业利润跌至-1.94亿元,搁浅了上市征途。

  对关注这家排名最靠前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厂商的投资者,这是机会。2009年3月,新一拨投资者激烈争夺后入场,渤海产业基金、中科招商、鼎晖投资率领多家PE(私募股权基金)以每股3元(相当于其每股净资产的1.5倍),向奇瑞增资14.4亿元。奇瑞当时承诺很快上市。

  中金公司从2006年末进驻奇瑞就准备将之推上资本市场。“中金本来就在做奇瑞的项目,我们一进场就重启上市。”渤海产业基金一位原高管说…[详细]

PE潮涌
虽然私下说是“假猛男”,这没有妨碍PE整体上对奇瑞的追捧
资金潮水般涌入奇瑞,既有PE们抢搭“上市末班车”的争先恐后,也有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与流动性过剩交织下的光怪陆离。
资金潮水般涌入奇瑞,既有PE们抢搭“上市末班车”的争先恐后,也有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与流动性过剩交织下的光怪陆离。Mark Ralston/东方IC
 

  2009年的奇瑞增资扩股盛况空前。“我们到芜湖一看,排得上号的(PE)都来了。”一家国内知名PE的董事总经理对本刊记者说。

  “狼多肉少”。国内主要的人民币私募基金渤海产业基金2006年底募集完成,弘毅和鼎晖则在2008年6月间募集完成。大家都急于把钱投出去,大项目、好项目尤其难找。

  回报最快的是Pre-IPO(上市前)项目,奇瑞向投资者承诺将很快在A股上市,看上去再理想不过…[详细]

“最便宜的资本金”
长期、量大,对财务回报要求不高的资金来自哪里?当然是地方政府

  当PE们为奇瑞上市发愁的时候,新资金已在向奇瑞招手。相比PE,这些投资者钱更多,更为热情。

  2009年,1364万辆的销量将中国汽车推向了“全球第一市场”的宝座,产能过剩转眼成为“伪命题”。天相投资分析认为,2012年产能将为2556万辆,产能利用率仍将高达78%。

  很多地方兴建汽车工业园,与14年前芜湖上汽车项目一样,希望借此改变当地“没有汽车产业”的历史。

  大连保税区正是这样一片沃土——2010年4月,新规划调整后土地面积骤增至250平方公里,十年内准备发展成拥有30万至35万人口的城市,汽车正是这个新兴城市的主题…[详细]

银行竞逐
银行信贷看政策

  抢着出资的除了PE和地方政府,还有银行。在芜湖,奇瑞是银行的大客户,工行还专设奇瑞支行。

  “芜湖全部18家银行都在抢奇瑞,奇瑞议价能力很高,利率不下浮10%根本别想谈。”2010年2季度末,奇瑞总授信约为541.76亿元,实际使用145.31亿元,还不到授信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一方面是因为奇瑞负债率已高达71%,且近三年都维持在70%以上。二是奇瑞必须从各方面控制成本,包括财务成本。加之市场融资方便,奇瑞并不依赖银行贷款。过往三年中,奇瑞只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增加了25亿短期贷款。2010年9月,奇瑞发行了18亿元的3年期中期票据,其中3亿元补充经营周转资金,15亿元偿还流动资金贷款,以降低财务费用…[详细]

上市分歧
资金不是问题了,企业发展路径却成了问题

  短短一年间,PE+地方政府,奇瑞总计完成40亿元的私募投资。大连、开封地方政府投资公司以超高价格每股13元入股,很令PE们称奇。

  “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PB(股价/每股净资产)也就3倍左右,奇瑞这么高价的引资和上市差不多了,他们现在拿项目融资很容易,已经不缺钱了,还着急上市吗?”原渤海基金的一位投资经理说。

  现在奇瑞可以不急于上市,而且其财务状况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奇瑞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4%,与2007年的25%和2008年的9%不可同日而语…[详细]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名言“多生孩子好打架”,现在遭到广泛质疑。Eugene Hoshiko/人民图片
稀薄的利润
“盈利这么低,还得投入这么大?成本这么高,怎么挣钱——除非有高利润产品”

  对于奇瑞,盈利始终是个难题。

  从奇瑞2010年9月发布的中期票据募集书来看,2009年奇瑞卖出50.03万辆车,收入239.63亿元,但扣除造船、房地产部分,汽车销售收入为207亿元,净利润 0.66亿元,净利润率只有0.27%!

  奇瑞2010年的目标是销售70万辆,收入354亿元。从目前情况看,实现应无大碍。销量如此之大的奇瑞,依然面临利润微薄的局面。截至2010年上半年,奇瑞营业总收入为160亿元,净利润只有0.92亿元。这些数字令新入股的投资者们震惊。

  近三年来,奇瑞盈利逐年下滑,2007年至2009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94亿元、-5.56亿元,即使依靠补贴带来的营业外收入,净利润率也只有5.25%、2.38%和0.27%…[详细]

补贴化生存
“奇瑞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补贴”

  早在2006年,奇瑞销售收入才100多亿元时,就投入12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2009年研发投入更在15亿元以上。如此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仅靠奇瑞自身难以支撑。如果说在2005年之前,奇瑞在汽车领域还是一个在夹缝和歧视中成长起来的丑小鸭,在这之后,就逐渐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象征,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源源不断的支持。特别是2006年之后,来自国家、省市的各种科研补贴和财政补助资金支撑着奇瑞的大规模研发投入。奇瑞的中票募集书中披露,2009年获得营业外收入6.6亿元,其中政府补助近 6.33亿元。一家PE的董事总经理在调研后总结说:“奇瑞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补贴。”

  奇瑞近三年营业外收入逐年递增,2007年—2009年,分别获得上述补贴和补助收入2.85亿元、4.7亿元和6.33亿元,其中研发补助分别为 1.99亿元、2.82亿元和4.43亿元…[详细]

网上收听:
奇瑞未来靠什么?

  2004年“两会”结束后不久,詹夏来因”红顶商人事件”不得不辞去奇瑞董事长的职务。

  在与他长谈几小时之后,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现在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问了一个问题:“你这么热爱汽车,何不弃官从商?”

  詹夏来回答:“我只有坐在芜湖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奇瑞。”

  詹夏来从未离开。

  他不再像过去一样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近年甚至刻意“去奇瑞化”,减少在公司的露面频次,但无人敢低估他对于奇瑞的影响,有人评论他“身在朝堂,心在奇瑞”。观察奇瑞多年的《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贾可称他为“影子教父”,奇瑞汽车研究院的一位前高管称“詹书记主要控制五个点”,上至官员、下至供应商、经销商都知道,詹夏来才是奇瑞真正的控制人和灵魂。  2010年10月6日,安徽省委秘书长詹夏来出现在奇瑞经管会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上,“指示”了一件事关奇瑞未来几年发展的大事,即过去一直追求规模的奇瑞,要开始转变为追求质量,以往项目烧钱还是挣钱要有考核。“要把提升质量落实到刚刚成立的事业部上。”詹夏来说。

  詹夏来强调盈利,一位已跟进奇瑞项目四年之久的投行人士称是“记忆中的第一次”…[详细]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