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电视不能承受的历史之重——关于《知青》的是是非非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2年第8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8月01日
沉重的知青历史,远非一部电视剧所能承载。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历史的真正复原与省察,在深层次上也许还未开始
在无怨无悔的整体立意下,对该剧最集中的指责,必然还是美化了知青运动和知青生活。CFP
特约作者 谢轶群
 

  44年前,高中毕业生郭路生(即后来的诗人食指)带着锥心的疼痛,写下这样的诗句,描述他作为知青“上山下乡”,与母亲骨肉分离时的心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44年后,一部就叫《知青》的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集里,衣着簇新的知青们欢天喜地,如郊游般来到了下放地,高呼着:“北大荒,我们来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个涉及整整一代人命运的历史事实,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曾因“知青文学”热闹一时。本世纪以来,它似乎走向了沉寂。这次“国家电视台”出人意料地推出《知青》,对此有不同体验和认识的人们,有了重新公开言说的契机,理应出现话语井喷。

版面编辑:冯仁可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