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在坚持地产调控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32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8月13日 | 评论(0 单页阅读
   “2011年,是温总理PK开发商;现在,是温总理PK地方政府”
财新《新世纪》 记者 王晓庆 李雪娜

  7月下旬开始,国务院八个督查组奔赴全国16个省(市),专项督查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此前一周,国土资源部召开视频会议,提出坚决防止房价反弹、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力度,要求各地不得擅自调整放松调控政策。

  中央政府大规模开展督查工作的背景,是市场回暖,以及各地政府层出不穷地冒出“不听话”政策。

  房价在环比连跌八个月之后重拾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达到25个,较5月增加了19个。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比6月上涨0.33%,其中70个城市环比上涨,只有30个城市环比下跌。

  在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地王”也重现市场,买卖双方对于房价继续回调的预期开始逆转。

  让开发商看到“希望”的,是地方政府悄悄敞开的“绿色通道”——

  7月16日,深圳首次启动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80万元贷款和低于银行商业贷款的利率,刺激当地楼市。

  7月23日,南京市出台定向“购房补贴”新政,放宽“321”人才购房限制和松绑公积金贷款的举动,被看作是变相放松楼市调控。

  此外,普通住房标准降低、限购政策到期不续、税费优惠等变相微调救市政策在各地频频出现。地方政府一方面表态严守中央政策红线,一方面积极推出“擦边球”办法,在上级政策压顶和财政困顿之间努力寻求平衡。

  此次督查工作已近尾声,上海、义乌等多地微调政策被收紧。从各地情况看,国务院督查组对超过半数的省市楼市调控落实情况予以肯定,同时以提醒、建议等方式,对湖北、湖南、河北、山东等省提出批评。

  “我们圈子里有个说法,2011年,是温总理PK开发商;现在,是温总理PK地方政府。”在上海一大型房企的副总裁看来,地方政府日子不好过,会想办法增加土地交易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敢在敏感时期出现高地价,“我们不敢说春天来了,但是看到了希望”。

  一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人士则向财新记者表示,目前中央正在酝酿新的政策,“现在中央对地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的很严,哪有反弹就去压”。

地方财政难支

  地方政府正在经历财政压力的煎熬。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下降,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6525.98亿元,较去年同期10598.24亿元下降38%。其中,上海从前两年的第一名滑落到第九名,出让金总额184.2亿元,仅为去年同期四成;北京今年跌出前十,出让金总额仅144.8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65%;广州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94.58亿元,同比下降42.2%,减收69.05亿元。

  财政部公布,2012年1月-6月,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下降。1月-6月契税、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分别下降9.9%和8.5%,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37.4和27.9个百分点。

  世联地产今年初完成了一份报告,通过测算城市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指出,最有意愿政策微调的是二三线城市,“他们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最高,而且依赖度排在前十位的城市,都是去年传出要被限购限价的城市,或地方政府蠢蠢欲动取消限价限购的城市”。

  在2009年-2010年楼市最好的时期,一线城市在全国总销量的占比不足20%,二三线城市则是新房产品交易和土地开发的主力。但长达两年的楼市调控,让二三线城市土地财政的收入锐减。“我们前段时间调研一个城市,它现在的财政缺口已达到60亿元。”中原地产策略总监周曜告诉财新记者,“我们去常州考察,发现常州税收收入是负增长的,地方政府压力很大,不敢上报。珠海、杭州财政都非常吃紧。”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事业单位、公务员待遇增长,基础设施长期投资等,均加大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受压。

  事实上,为地方政府财政纾困,中央亦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比如允许地方债发行,松绑城投债等。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积重难返。

  “现在政府在加紧收税。”上述上海房企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在税源好的年份,当年税收指标完成后,地方政府会主动要求把一些部门项目放到第二年核算,但眼下,“恨不得各种税都收,预售账款要收税,符合政策的清退也不退,入库的门槛非常高”。

  从政府的收税冲动中,开发商意识到“地方政府没钱了”。“没钱就没办法再紧了,不紧,对我们来说,就是松。”该负责人说道。

更多报道详见:地产调控酝酿“新政”
评论
全站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