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改革 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

  未来如何深化改革?当“顶层设计”依旧为万众期盼之时,从基层寻找改革的新鲜血液和经验,且推而广之,尤为重要。

  “积小改为大改”,二者激荡而行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如今依然站得住,不过,近年来似乎不再那么灵验了。很多曾获民众交口称赞的地方改革昙花一现,非但未掀起燎原之势,且受到上级部门的压制。鼓励地方和基层改革创新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使得社会大气中弥漫着一股“改革焦虑”。

  市场是经济竞争的机制,民主是政治竞争的机制。

  延续上世纪80年代的“放权”策略,向地方放权、向社会放权、向民众放权,应是正确选项。让地方改革在民众乐意参与、官方积极推动、收益民众共享的进程中,焕发生命力。即使与现行的制度有所不合,上级部门也不应简单否决,而应在民主、自由和法治的原则下,为良性的地方模式竞争创造并维护制度环境。惟有形成如此制度市场,改革才会凝聚动力,才会走出深水区。

  本期封面专题,编者约请了五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地方改革所面临的困境、放权地方改革之必要以及改革之价值取向。[详细]

——编者

  

拓展地方改革空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单一制大国。改革开放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这一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经济成效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大了各地区之间业已存在的发展差距。例如,东部沿海少数县级市的财政收入,甚至超过西部个别省区的财政收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已经构成了中国新的三大社会差别。包括地区差别在内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统”与“放”和“点”与“面”之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也再度成了影响中国改革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详细]

01 上下层的良性互动仍是改革必须遵循的策略

中国申请地方政府创新的数量年均146个,美国是1500多个


02 地方和基层的自治权应当依法受到保护

应当及早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积极尝试包括乡镇和县市在内的社会基层自治


03 下级的正当权利必须受到尊重

下级机关和下属官员,都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权利


  

安徽组合竞选试验

 

  2011年11月20日,我到广州参加广东省财政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听到一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广州市民政局11月22日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登记改革,助推社会组织发展的通知》,主要内容是:取消社会组织的主管机构和挂靠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异地商会以及公益服务类、社会服务类、经济类、科技类、体育类、文化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获准后即可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自行开展活动。新的规定从2012年开始实施。
  这一新规定还打破了“一业一会”的限制,允许同一行业根据需要成立多个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协会之间展开竞争…[详细]


白庙乡:阳光政府蜀道难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一个由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由学者对过去实施一年以上的政府制度创新项目举行评选的非官方奖项。在2012年1月8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奖会上,获奖者大部分为中央部委、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惟一入围的乡镇级政府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白庙乡。他们申报的创新项目是:政府公务费支出明细公示。

  出人意料的是,白庙乡却在最后时刻弃权了,放弃了前来北京参加创新项目陈述和答辩的机会,尽管创新奖组委会已经答应为白庙乡参会人员提供往返路费和食宿费。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原定前来的乡人大主席因为感冒住院了。这种情形在历届政府创新奖评奖过程中是非常罕见的…[详细]

  


为地方良性竞争创造制度环境

  1978年,安徽小岗村启动了中国农村改革。五年之内,在中央大力推广下,小岗村民的包产到户成为风靡全国各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后看来,小岗模式其实是中国的一次地方制度试验。包产到户犹如一棵死而复生的新苗,直接挑战了禁锢数亿农民的“人民公社”制度。两种制度对垒的结果高下立见,无论从农民的拥护程度、生产积极性还是社会效益来看,小岗模式都大获全胜;“人民公社”制度仅剩河南南街村等寥寥无几的“遗老遗少”,有些只是靠外部输血才得以维持虚假繁荣。 …[详细]


真假改革的试金石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改革正产出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不过,创造天量财富的改革,必须建立公平分配财富的制度体制。就前者言,持续地创造财富,依赖公正的社会政治制度;就后者而言,公平地分配财富,依赖理性的民主政体。两者都指向现代的政治制度安排。因此,试图将中国的改革推进到纵深地带、并赢得人们的积极响应、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以现代政治制度的建构,作为今后中国改革的引导性力量。也就是说,改革已经走到了一个以政治体制改革保障改革真精神的地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