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改革 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

  2012年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足资回味与瞻望的年份。

  这一年,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召开;这一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周年。20年前,改革进程如河过太华,江过三峡,险阻过后,浩荡千里在;今天,改革的势能正在积聚,必将冲绝一切阻碍。

  当前,“奋力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成为中共党内外的强烈呼声。历史是相似的,像20年前一样,今天中国又面临“改革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改革也积累了一大堆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亟待解答。

  但是,有利因素也是20年前不可比拟的。物质基础雄厚,市场制度稳固,人心思变,民智可用。本期《中国改革》封面专题请读者倾听张卓元、周瑞金、王长江、祝华新等思想者的心声,谈民生、论民主、陈民意。 [详细]

——编者

  

未来十年,政府改革是关键——专访张卓元

 

  张卓元教授是最近20年来中国重要经济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他先后参与了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还参与了“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起草工作。

  近日,在接受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专访时,张卓元教授回顾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四大以来,中共历届党代表大会在经济改革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并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大作了前瞻性分析,对十八大之后如何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详细]

1、从十二大到十七大,市场取向的改革共识不断拓展和深化

通过逐步推动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

 

2、党代会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报告的形成历时十月,一般要经过二三十次的反复修订

 

3、未来十年,政府改革是关键

政府应特别致力于创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4、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速

关键是要又好又快发展,在好的前提下发展,不要追求太高速度

 

5、需要顶层设计,更要顶层推动

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很强大,若非顶层发力,则很难撼动

 

 

 

 


  

何以再造改革——专访周瑞金

 

  周瑞金,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和争论,成为1992年以后那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的一只“报春燕”。近些年来,这位“新闻老兵”壮心不已,屡屡就经济、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坦率发表自己的观点。争论依旧,但主要的平台已移到互联网上。在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采访了周瑞金先生…[详细]

·“皇甫平”笔名的来由和深意

·为什么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

·南方谈话的精髓就是推动改革,特别是市场化改革

·改革又到十字路口

·今年“两会”温家宝答记者问起到了推动改革的作用

·改革应更有生气


党内民主新要求

  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推进有序民主的一条可靠途径。这种认识本身没有错。实践也证明,随着这些年党内改革创新的深入,党内民主的确在不少方面推动了社会民主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明显地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党内民主发展不足,同样会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对这个问题,人们似乎思考不够。可以这样说,今天社会民主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多多少少都和党内外对党内民主期盼的落差太大有关。这充分反映了加快发展党内民主的迫切性。对此,我们应当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详细]

  


我劝天公重抖擞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主流民意的风向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事业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政府的公共治理也在逐步完善。然而,互联网上“一地鸡毛”般的“吐槽”、抱怨,凸显了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在积累和叠加。对于渐进的改良,草根民众似乎越来越失去耐心,有些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态度越来越急躁。网上气氛燥热,亟须加湿和减压…[详细]

  

·来自草根的预警信号

·“回头望”的民意基础

 

·新一轮思想解放在网上酝酿

·网开一面,重振体制内担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