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改革 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

  《说文解字》云:“县,系也。”悬为其后起字。这是一个充满紧张和不安定的字眼。而在今日中国,县(包括县级市)一级以下的基层,既是政权之基,也是民众得以普享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但近些年来,对这个执政之基的忧虑日益加重。腐败发展势头令人惊愕,公共治理能力远远跟不上时代需求,对“一把手”监督不彰,导致部分“县官”公权私用、公权滥用,正在挥霍着民众对政府和党的信任。“郡县治,天下安”,执政党能否树立起执政为民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也与基层政权的行使者休戚相关。

  那么,如何保证县委书记为代表的县级政权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本期《中国改革》约请数位执教于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学者对此问题加以深入剖析。正如他们所说,规范县委书记的权力是建设好县级政权的重点,为此,必须优化权力运行机制,通过厘权、制权、晒权、行权、控权、评权,实现县委书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平衡。 [详细]

——编者

  

“新权力革命”的突破口——对县级政权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这里,我们第一次把改革开放宣称为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并将这一次伟大革命与前两次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相提并论。…[详细]

县级权力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共产党能否树立起执政为民的形象全靠基层政权的行使者

 

限制、规范和制约县委书记的权力是重点

县委书记集人、财、物的权力于一身

加强监督制约县级权力腐败的制度设计

党组织应当成为直选程序与规则的守护者

 

 

 


  

县委书记与权力制衡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委书记作为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必须拥有相应的事权。然而,如果县委书记权力过大,又有可能引发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要实现县委书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平衡,必须优化权力运行机制,通过厘权、制权、晒权、行权、控权、评权,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详细]


警惕改革成果得而复失

  温家宝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改革成果有得而复失的危险,道出了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隐患,表达了政府和理论界不少人士的共同忧虑。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所获成果良多,但其中最为重要者为何?非市场经济莫属。这是中国归认普适性经济文化,持续推进经济改革所造就的。经过执政者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放弃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拜此所赐,中国经济连年获得高增长率的绩效,使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积累和社会发展。现在的麻烦是,这个最为重要的改革成果正在面临得而复失的危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