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画条“红线”不是办法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3年第7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7月01日
治理土壤污染,一方面,要靠政府监管部门的“胡箩卜加大棒”政策及其有力执行;另一方面,也要靠每个消费者改变自身的消费理念
特约作者 林永生
 

  2013上半年,对于中国环境主管部门而言,注定是个多事之秋:从“十面霾伏”到上海黄浦江漂浮大量死猪,从企业深层排放污水和“红豆局长”被免职到云南昆明的“牛奶河”事件和居民反对PX项目落户安宁的“集体散步”,再到5月爆出的广东镉超标大米事件,一次又一次引发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担忧,甚至是恐慌。

  面对空气污染、饮用水源污染,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通过安装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措施予以应对和缓解,但若发生严重的土壤污染,以致威胁到了大米、蔬菜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们或许只能选择抗议和逃离了。2013年五六月,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因镉超标大米事件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版面编辑:邱祺璞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