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答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3年第29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7月29日

  问:7月19日晚,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终于再进一步,该如何看待这次改革措施的推出?

  北京读者 刘威

  答:此番国务院及央行的谨慎态度,目的是尽量避免短期内对银行和市场利率造成过大冲击,为银行提高自主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留出缓冲期。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未建立预算硬约束,国企和融资平台将是在争取贷款利率下浮方面最有谈判权的主体,其贷款利率与相应风险是否匹配值得警惕;若国企和融资平台挤占更多低成本贷款,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将下降,成本将更高。若如此,则与改革初衷相悖。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版面编辑:邱祺璞
Loading...

评论区 0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