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贝克尔,真是永远的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4年第18期 出版日期 2014年05月12日
加里·贝克尔(1930-2014)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思想史版图上,贝克尔独自一人多次推动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张。
□ 汪丁丁 | 文

  在2014年5月3日(北美时间)之前,经济学思想史的版图中,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是“老芝加哥学派”惟一在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家。我心目中“永远的贝克尔”,在5月4日(北京时间)这一天辞世。

  芝加哥大学至少涌现了三个“芝加哥学派”。最初是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和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开创的心理学芝加哥学派。19世纪90年代末,杜威与芝加哥大学签订的哲学系教授合同到期,他告诉校长他可以续约,条件是,他的助教米德必须在心理学系继续任教。米德是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大师,很少著作,他的学生们收集编辑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心智,自我与社会》,那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由此,米德确立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自我”(social self)——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时髦语词。米德还确立了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基本体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社会理论。于是有了40年代至50年代崛起的第二个芝加哥学派,即芝加哥社会学派——将詹姆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的经验主义与社会学研究紧密结合。由此计量方法和调查数据在社会科学中占据了基础地位。顺理成章,然后就有了20世纪50至70年代大行其道的芝加哥经济学派——既有维也纳“逻辑实证论”(卡尔纳普)的影响,又有“激进经验主义”(詹姆士和杜威)的影响。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加里·贝克尔
版面编辑:黄玉婷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