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正文

WTO悬念: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朱镕基访美

文|胡舒立 发自纽约
1999年05月05日 00:00
克林顿与朱镕基4月13日下午的电话是一个重要转折,表明此次中国总理的美国之行,最终在艰难的形势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来前景相当晦暗的中国入关一案,至此渐趋明朗;当然,在接下来的路途上变数犹存……
到1999年2月,WTO已经有134个成员国,亚洲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其成员,例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等。图:视觉中国
 

  1999年4月6日清晨,中国总理朱镕基的专机降落在美国西部的洛杉矶机场;4月14日下午,朱总理的专机从东部城市波士顿飞离美国。朱镕基访美8天,国人瞩目,世人瞩目!

  中国总理15年来的首次访美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不仅在于一般意义的两大国高层外事往来,还有其非常特殊的含义,这就是朱镕基此行所包含的重大悬念:“WTO悬念”。

  在总理启程之前,中国政府已经用种种方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在今年11月以前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意愿和决心,中国承诺为此作出重大让步。中美双方都希望在朱总理会晤克林顿总统之时,能够就此问题签署全面的双边协议。但是,中国总理访美之日,又正是中美关系低潮之时,美国国会中反对中国的情绪相当强烈,阻止中国加入WTO已经成了一种重要政治手段。有此背景,在中国和美国,记者所接触的那些熟悉此一事件又关心中国前途的专家们,大都心存忧虑,未敢乐观。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