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评论 > 正文

勿忘“窗口”教训

2001年01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手机单向收费问题,主管部门可以有态度,上市公司也可以有方略,但有什么必要让主管部门的最高负责人出面,特地为上市公司护盘呢

  胡舒立

  刚刚结束的2000年,是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丰收年”,融资总和超过了200亿美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新纪录,想起近两年来资本市场的严峻形势,更使人感到已有的成果相当可观,来之不易。

  欣慰之余,又需要冷静。因为中国以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喜获丰收的好日子也有过,在当时也曾是历史纪录,但乐极生悲的波折却让人难以释怀。1993、1994年间曾有一个高潮,红筹股、H股,加上地方信托投资公司纷纷运用的债券工具,“中国概念”在资本市场上何等风光。惜乎高潮很快便又跌落,市场上剩得一片狼藉。至1996年、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中国概念”再领风骚,顶级的例子是北京控股上市引来千余倍的超额认购。而此后的情形则是急转弯::1997年底天津发展上市时,不过是定价低、认购少不太风光而已,但到了1998年一二月,便有三例H股招股宣告失败的悲惨案例。与此同时,大批海外债权人向中资公司讨债步步紧逼,至1999年,广信破产、粤海削债重组接踵而至。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