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金融 > 正文

绵里藏针的《仙股报告》

2002年10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仙股报告》为人们重新理解“仙股事件”中种种难以索解的现象提供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对今后监管架构的改革也有着指向作用

  张继伟

  9月10日,在历时一个月、几乎穷尽了所有细节的调查后,关于“仙股风波”的是是非非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结论:一份由财政司委任的独立委员会拟定的长达181页的《仙股事件调查小组报告》(以下简称《仙股报告》)呈现在公众面前。(参见本刊2002年9月5日号“仙股退市教训”)有意思的是,许多业内人士称,在香港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之下,这份报告最令人折服的是其微言大义的表达方式。

  今年7月25日在香港联交所出台了一份关于修改上市标准的咨询文件,其中部分内容被公众理解为5角钱以下的股票即将被除牌,因而引起轩然大波,7月26日更是出现了76%的股票下跌的所谓“仙股股灾”。由于公众对于复杂的三层监管框架中的责权分工难以区分,所有关联方——从联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到证监会主席沈联涛,乃至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都受到了指责,再加上争议不绝的“高官问责制”刚刚出台,舆论矛头多指向了“问责”范围内的马时亨。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