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
几乎从中共十六大结束之后,媒体就在议论和揣度将在3月5日召开的十届人代会正式拿出方案并于会后全面付诸实施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尽管话题已很开放,但新近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振奋之感。
在中国过往20余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并不是新概念。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改革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也有不同的成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前两次机构改革,亦即1993年和1998年的改革,主要目标还是为了让政府脱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用学者们专业的说法叫“脱计”。及至中共十六大提出建立“政治文明”并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新一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在方案设计之时就有了更高远的定位和更富于全局性的思考。因此,未来的变动虽然主要体现在政府主要经济部门中,却不仅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且直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当然,改革也因之有了更大的难度,甚至并非一套深思熟虑的方案和一轮干净利落的“手术”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