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金融 > 正文

“一半是老师,一半是警察”

2006年06月12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新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接受本刊专访,谈在A股IPO重开后香港市场如何保持对内地上市公司吸引力

陈慧颖 季敏华

67岁的夏佳理(Ronald Arculli)履新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0388.HK,下称港交所)主席,迄今仅月余。就在这不长的时间,他已经历了香港股市市值突破10万亿港元的巅峰、因对冲基金获利回吐而带来的股市震荡,以及中国银行规模庞大的IPO等香港市场上的一系列巨潮。

  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夏佳理在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厅旁一间会客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此时,在股指处于高位时接任主席的夏佳理并没有感到压力,他认为,“这些是市场的发挥,主席的委任不会影响到指数的高低。”

夏佳理今年4月28日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核准,成为2000年合并成立以来的香港交易所的第三任主席。他的前任,是连任两届香港交易所主席、被誉为“股坛教父”的李业广。正是在李业广的推动下,中国内地企业自1993年起,以H股形式大举登陆香港;至今年4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已达344家,市值超过4万亿港元,占据了香港股市的半壁江山。

  香港交易所成立的六年间,正值内地股市从巅峰滑向谷底的六年。为数不少的市场人士甚至认为,正是内地股市不振,成就了香港市场近年来的辉煌。

  如今,从李业广手中接棒港交所的夏佳理面对的,已是一个历经多年萎顿正在陡然复兴的内地市场——股改已完成大半,IPO豁然重开,股指也扶摇直上,“让有价值的内地公司重回A股”已成市场之吁……这对于巅峰时刻的港交所,不啻于一场全新的挑战。

  “我希望更多同内地的有关单位接触,争取他们继续来港交所上市。”夏佳理对本刊记者说。

  

巅峰时刻

今年5月3日,港交所市值突破10万亿港元。当日,夏佳理邀请其前任李业广、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共开香槟庆祝。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李业广上书国务院,建言放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打开了H股的大门。

  1998年至2002年的五年间,香港和内地股市的筹资额虽然互有高低,其融资规模变动的总体走势却基本一致。但2003年之后,香港市场H股和红筹股的IPO筹资额一路高歌猛进,A股市场的融资额却日渐萎缩。尤其在2005年,香港股市H股IPO筹资额达致创纪录的1372亿港元,而A股市场IPO融资额仅有57亿元人民币。

  这一年,内地大型企业纷纷赴港IPO,令港交所一枝独秀。当年,由于内地推行股改,A股首发暂停,融资几近辍止;另一方面,“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了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对证券市场严加监管,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亦望而却步。一时间,香港成为中资企业融资的第一通道,各家大型国企排队等候入场。

2005年6月,神华能源、交通银行、中国远洋先后在港上市,共筹资518亿港元。10月,建设银行再发H股,融资超过715亿元,创香港市场IPO最大集资额记录。这一记录在不到一年后的今年5月被打破——中国银行在港IPO共筹资约750亿港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融资规模更是达到约900亿港元的“天量”。

  与过去几年内地企业多选择在香港、美国同时上市不同,2005年以来,内地大型国企均只选择在香港上市。对此,夏佳理认为,这“足以显示香港这个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深度,绝对可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市场”。

  “香港和内地是同属中国,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香港在金融市场上富有经验,香港市场对于内地公司的改革和运作,也都提供了国际标准的参考作用。”夏佳理说。

“中文是香港的法定语言,这已经是香港较其他市场占优的条件。”夏佳理普通话说得并不算流利,自出任港交所主席一职后,他开始花更多时间学习普通话,每有空闲便约老师上课,回家后还会自己复习。

港交所统计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H股公司、红筹公司及中资民营企业在香港筹资总额累计超过1.2万亿港元。

    然而,港交所的巅峰时刻,也是来自内地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骤起之时。

  

竞争加剧

  6月5日,中工国际(002051.SZ)开始公开申购,A股新老划断后的IPO大幕随之拉开。同洲电子、大同煤业、云南盐化等公司将接踵而来,香港在内地企业IPO业务上独领风骚的局面也将被打破。

  在夏佳理看来,香港同A股市场角色不同,筹集到的资金亦不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放开的情况下,这两个市场的紧密配合,有助于满足内地公司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而且,H股市场主要吸引香港及国际投资者,A股则主要吸引内地股民及内地的机构投资;A股IPO重开,对本港市场影响不大。

    夏佳理特别强调,香港市场带给内地企业的并不限于融资上市。香港证券市场奉行国际监管标准,这有助于内地企业大大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会计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亦有助于内地企业取得国际资本市场标准和运作经验,提升企业知名度,让内地企业稳步加入国际市场。

    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指出,发行人对融资地点的选择,是综合多种因素考虑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融资成本,哪个市场的市盈率较高,相应的融资成本就较低。即便在A股重新复苏的今天,内地企业同样会考虑上述诸多因素以选择上市地点。

    同时,持续融资渠道是否畅通,老股东变现是否方便,也都是发行人需要考虑的问题。竺稼认为,红筹股结构最为灵活,相比之下,在A股市场的每次扩股都需经证监会批准,程序繁琐。此外,近年来内地发行人更多选择香港市场,还在于看中了在港上市进度的可控性较高。

    “如今资讯通畅,两个市场状况透明,融资成本也可以比较。”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说,“A股的问题是——它固然是一个金矿,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门会关上。”

  “A+H”一度是李业广主掌下的港交所的殷切期望,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神华能源都曾一度希望采取A+H方式首发上市。但直到李业广卸任后的今天,这一愿望仍未成为现实。

  此时此刻,“A股回归”呼声骤起,香港交易所其实备感压力。而在来自A股的竞争压力之外,世界各地的交易所也都加入了争食“中国蛋糕”的行列。

  伦敦交易所是竞争者中较为高调的一个。2004年10月,伦敦交易所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目标直指中国市场。2005年,伦敦交易所董事长、总裁相继访华,一对一亲自拜会内地大型国企的负责人。

  一年多来,伦敦交易所创业板已经争取到24家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其中仅2006年上半年就有12家。自2004年12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之后,尽管已再无中国企业在伦敦交易所主板上市,但后者仍在耐心地寻找着机会。

  面对各方面的竞争,夏佳理坦言:要继续维持港交所的优势,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争取内地公司继续来港交所上市,“我们不要让香港的地位被取代。”

 

“足球裁判”

“香港要与全球市场竞逐证券发行人及投资者,为此,我们必须要维持一个有素质的市场。”夏佳理说。

    随着内地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所占比率越来越高,违规事件也层出不穷。近年更出现了毛玉萍操控股市、黄宏生盗窃上市公司资产等内地上市公司违规案件。

    夏佳理形容港交所的角色是“半个老师,半个警察”。首先要确保监管条例清晰,要耐心详细地解释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听。内地上市公司可以聘请香港的专家顾问,也可以从港交所的研讨会上详细了解香港市场的各类规定和条文。今年上半年,为配合港交所的策略计划,港交所上市课成立了专门的中国事务小组,负责港交所与中国证监会及其他内地权力机构之间的联络工作,并为内地企业举办与赴港上市事务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活动。

“当然,犯规就要被‘抄牌’。”夏佳理说。港交所必须有效打击严重违规行为,香港《上市规则》中若干重要的部分,例如上市公司定期作财务汇报的责任,应以法例为后盾,以提高执行效能。港交所目前正与香港政府及证监会就有关事项进行商讨。另外,特区政府、证监会、港交所、香港会计师公会将出资成立财务汇报局,负责调查涉及会计师违规行为的投诉。

“在监管方面,我们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业一视同仁,要求所有在港上市的企业均需遵守香港市场的规则,”夏佳理说,“商业的运作和上市的监管并不矛盾,两者之间要有一个清晰的平衡。”

    另外,港交所也在不断研究推出新的衍生产品,以配合交易所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国际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美国市场的表现会影响到次晨的东南亚市场,“从新西兰开始,分布在不同时区的市场一路下来相互影响。在此种情况下,风险管理对交易所来讲非常重要”。

2005年5月,港交所推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当年11月,香港首只房地产信托基金——领汇房地产信托基金在港交所上市;最近,港交所还将推出“牛熊证”,使在交易所买卖的产品更趋多元化,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

    夏佳理透露,港交所管理层正在研究新“三年计划”,将上报董事会表决。此次受特区政府委任同时进入港交所董事会的,还有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香港上市委员会主席郑慕智。“我希望可以同管理层、董事会一起继续合作,令港交所的地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夏佳理说。

在他看来,“港交所主席就跟足球裁判一样”,要让游戏规则清晰明了,令海内外投资者、上市公司都清楚了解香港的规则和优势。■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