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金融 > 正文

农产品行情值得期待

2007年03月05日 21:29 来源于 caijing
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并存在创出新高的可能性


 
    自2006年9月以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出现了近十年间罕见的牛市,也因比价关系拉动大豆大幅上涨。市场基于创纪录的美豆库存,曾普遍预期随着南美2006/2007年度产量的逐步定局,大豆期价可望深幅回落,但市场却不跌反涨、且不断攀高。
  可以预料,在3月初的农业展望会议及3月底的USDA(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之前,。我们认为,决定未来农产品市场性质的核心因素是种植面积及种植天气,市场正在等待更具影响力和爆发力的新元素的出现。
  2006/2007年旧作物维持紧平衡。业界预计,美农业部2月报告将大幅调高南美玉米产量,同时调减美国出口及饲用需求。实际情况是,南美玉米产量的确实现了600万吨的可观增幅,但全球需求的增长抵消了供给的增长,美国玉米出口压力未能得到缓解。此外,业界一直期盼出现的高价玉米抑制国内饲用需求的局面至今仍看不到任何迹象。美农业部2月报告的玉米供需平衡及库存量依旧维持原状,也概缘于此。尽管Informa等多家私人分析公司坚持认为“高价抑制效应”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库存仍可望超10亿蒲式耳(下称蒲),但市场最终只认可与接受美农业部的官方数据。
  2007/2008年度新作物供需失衡。2月14日,美农业部发布了未来十年预测供需状况的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07/2008年度失衡即开始显现。尽管种植面积较2006/2007年度增长740万英亩,达到8600万英亩,单产153.1蒲/英亩,总产120.65亿蒲,但同期玉米乙醇需求增长却超过了10亿蒲,仅小幅调低了出口及饲用需求。如以7.52亿蒲的期初库存为基数,则2008年8月31日的库存将降至4.77亿蒲,与满足7亿-8亿蒲的最小现货流通量的临界点相距甚远,2007/2008年度的紧平衡甚至失衡已是不争的事实。
  种植面积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业界对此预期分歧颇大。Informa公司最近连续两次预测玉米新增面积730万英亩,基本吻合美农业部十年展望报告中的740万英亩的数据。近期几家私人分析公司更是作出了玉米新增面积将超过1000万英亩的大胆预测。我们认为,美农业部3月底对玉米新增面积预测值的上限将是850万英亩。总之,这是一个市场迫切需要的但同时又需要耐心等待的数据,因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市场的特征。
  单产水平是市场的另一个焦点。美农业部十年展望报告中的新作玉米单产为153.1蒲/英亩。我们认为美农业部此后的预测值及今年的实际单产都难以超越此数据。原因在于:
  第一,玉米面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大豆面积的转移,由此传统的玉米/大豆轮作,将变更为玉米/玉米轮作,从农业角度分析,单产将受到影响。第二,原种植小麦或棉花现拟转向玉米的面积大多位于非高产区的美国平原州。第三,玉米的超常规扩种,可能导致良种供应上的困难,农民将迫不得已地使用大量的低发芽率的种子。如遇种植季节的气候不适,种子质量将直接危害单产水平。第四,近期市场已开始密切关注种植及生长期的气候。近期越来越多的气象机构预测未来一两个月中厄尔尼诺现象转为拉尼娜现象,导致夏季作物生长期天气干燥,对玉米单产不利。美农业部在今年气候状况明确前,调高玉米单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随玉米强劲上涨后,大豆出现了补涨且屡创新高的行情。就基本面而言,现时的大豆价格与创纪录的美豆库存及南美产量是一种悖论。2007/2008年度大豆供需平衡应有充分保障,但价格仍需长期维持于高位,一是与玉米的比价关系;二是刺激南美大豆面积扩张的需要。在美农业部3月底种植意向报告前,豆价的任何回调都是脆弱并短暂的。
  美农业部十年展望报告中,2007/2008年度大豆种植面积6990万英亩,较上年减少460万英亩,单产41.5蒲/英亩,截至2008年8月31日的库存为3.85亿蒲。尽管库存较上年下降了近2亿蒲,但仍属于宽裕状态。目前“背离”的大豆行情实质上是市场对大豆面积缩减预期过强的一种恐慌反应。
  市场基于玉米十年来的高价,以及由此产生的玉米对大豆面积的掠夺,普遍认为美农业部所调减的大豆面积过于保守,相当数量的私人分析机构预测,将有900多万英亩从大豆面积中转移出去用于玉米种植。此外,2007/2008年度提前释放休耕地的可能成为泡影,也加剧了大豆的牛市气氛。但我们认为,鉴于美农业部对预测玉米面积同样存在的顾虑,其近期大幅下调大豆种植面积的可能性不大。假定大豆面积最终实际的降幅控制在600万英亩以内,单产在41-42蒲/英亩,则最终库存仍可达到3亿蒲左右,2007/2008年度供需平衡无忧。
  现阶段大豆价格的上涨更多地源于对远景大豆供需平衡的担忧。在美农业部的十年展望报告中,大豆转向玉米的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大豆种植面积将长期稳定在6900万英亩上下。但是在未来十年间,西半球的大豆年需求增长量为700万吨,美国因无力扩张面积,致使其对满足世界需求增长的贡献已经不存在,南美尤其是巴西将是解决未来世界大豆供需矛盾的惟一途径。FCStone公司预测,未来两年巴西需增加1000万-1200万英亩的大豆面积,才可维持西半球的供需平衡。为防止谷贱伤农,大豆价格必须维持高位。
  小麦的基本面最为利空,表现为2007/2008年度北半球乐观的产量预测。其中美国、欧洲、黑海小麦国家、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冬播面积增长,且预计单产提高。虽然中国秋播面积缩减,但单产可望提高。澳大利亚也在谈论增加种植面积和良好的单产预测,预计新年度总产可望达2500万吨。
  然而,过去几个月玉米领涨,小麦在需求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价格长久得到支撑,近期表现得异常强劲。显然,小麦价格并非决定于自身基本面,而更多是因为饲料需求的替代作用和面积的转换而跟随玉米走势。如果2007/2008年度确定了玉米紧张平衡,小麦仍旧会跟随玉米走势。目前12月小麦和12月玉米合约的价差在100美分左右,此价格水平决定了小麦更大程度地替代玉米用作饲料,并且种植面积开始向玉米和大豆转移。
  美农业部十年展望报告在向市场传达若干农产品数据的同时,更向世界表明了美国政府在愈演愈烈的食品与能源角力中的立场——民以食为天。这将对未来农产品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产品供需长期严重失衡的危险也因此大为降低。
  以玉米为例,2007/2008年度玉米乙醇加工需求增长超10亿蒲,但此后的两年增幅则分别为5亿蒲和2亿蒲,并将长期稳定在低增速的水平上,这预示着美国政府有限度地提倡玉米的能源功能,其目标是在335-350美分/蒲的现货价格水平上,实现对玉米乙醇需求扩张的抑制。
  目前美国玉米乙醇加工的全国平均利润为28美分/加仑,约合75美分/蒲。FCStone公司推算,玉米期价涨至500美分/蒲才可完全挤掉乙醇加工利润。对此,美国政府拟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降低政府规定汽油中添加乙醇比例;在2009年及2010年初对乙醇进口加征54美分/加仑的关税以及对混合商提供51美分/加仑的补贴到期后不再延续;加强同巴西的合作,增加乙醇进口;鼓励以纤维为原料的加工乙醇等。目前乙醇加工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因纤维加工乙醇科技尚未成熟,成本较高。但农工部已经将纤维加工乙醇定为未来发展方向,并在2007年新农业法案的提案中建议投资16亿美元用于研发。
  在种植面积增长受限的情况下,上述政策的调整都将有助于缓解世界范围内的供需矛盾。当然,美国政府的农产品政策也因多种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变性,需密切关注。■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