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专题 > 正文

重估对冲基金

2007年09月01日 19:12 来源于 caijing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尽管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已多有识者呼吁,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新一轮金融地震的导火索是次级抵押信贷,而亦绝少人能够预料到,此轮风暴中最大受害者是那些奉数量模型为投资圭臬的对冲基金。
  高盛旗下的三只基金首当其冲。其中,价值90亿美元的Global Alpha 数量分析型基金今年亏损了27%,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亏损出现在8月3日到8月9日的一周中。价值36亿美元的Global Equity Opportunities fund在这一周中也下跌了30%强。另一只North American Equity Opportunities基金也出现亏损。公司不得不于8月13日与投资者一起加注30亿美金来挽回局势。
  高盛并不是惟一受害者,一直以来以数量分析见长、聚揽了大约80名博士的Jim Simons掌管的资金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RIEF)在8月的前八天里就下跌了8.7%,为此,公司管理层不得不向投资者写信以安抚人心。据彭博报道,Clifford Asness 掌管的AQR资本管理公司和高桥资本管理公司(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也在次级抵押信贷危机中遭受损失。
  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quantitive fund)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之际曾大出风头,其业绩要远优于共同基金,并一举建立了绝对回报、市场中性的形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即根据历史数据归纳建立的电脑程序自动选股,并在过去数年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然而,次级抵押信贷危机却将许多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拖入了深渊。共同基金的损失相对温和,而对冲基金则处在加速坠落。
   “一万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有论者认为,次贷市场的下跌引发了市场的一系列意外事件,令其数量模型猝不及防。然而,即使这种解说成立,也只能说明对冲基金在模型调整中存在着缺陷。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人们试图寻找模型失效的症结所在,诸如投资同质化趋势、过多地使用信贷杠杆等等,不一而足。
  天使还是魔鬼?对冲基金自诞生之日起即遭遇到这一反差巨大的诘问。笃信者称其为最有效率、最安全的高回报投资工具,是金融市场50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伟大创举”。事实上,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从1990年起连翻五倍,达到2006年底的1.9万亿美元之巨(如果乘以四倍的平均杠杆率,其管理的资金总量达到7.6万亿),而基金数量也从70家猛增至9000家之多。反对者则认为它加剧了市场波动,其根据历史数据投资的理念有着天然的脆弱性——平均来看,一家对冲基金只有四到五年的寿命。
  无论如何,对冲基金始终是金融市场无法回避的话题。事实上它离中国并不遥远,无论是假道QFII进入A股,还是管理国内资金境外投资,对冲基金已经是一个近在咫尺的金融伙伴和对手。为此,《财经金融实务》记者遍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梳理对冲基金的运作规律及经验得失,以期对这一金融品种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

                ——编者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