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宏观 > 正文

中国打喷嚏 全球患感冒

2008年04月10日 18:35 来源于 caijing
中国经济的放缓不但将影响亚洲经济,还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尤其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正如在需求方面美国消费者启动了最近的全球经济好转一样,我认为在供应方面中国生产商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因此,即将到来的中国经济减速应被视为是一件世界大事。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可能尤其重要:第一是以中国为重心的亚洲经济的“外溢”效应;第二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首先必须理解,应如何去度量中国的经济减速?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03 年实际GDP增长率为9.1%;而温家宝总理最近把2004年的官方增长目标定在7%的水平。从表面上看,经济增长由9%减至7%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GDP数据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增长周期的起起落落,对于经济是否过热这个问题尤其如此。我建议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中国工业生产上——其增长步伐即将放缓,这是导致中国经济过热的关键领域。工业产值在2004年3月迅速飙升,同比增幅高达19.4%。这是继2003年出现17.0%的高速增长之后的又一个令人瞠目的数据。我个人估计,中国经济减速将需要把工业生产增长率至少降低一半。
    诚然,在36万亿美元全球经济总量中,中国仍然只占相对较小的一部分(按市场汇率计算,2003 年仅占全球GDP的3.9%)。然而处于边沿位置的中国,其非凡的增长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越其所占份额的大小。
    对白热化的中国经济而言,可能出现在工业生产和投资方面的大幅度下滑。在这个过渡时期产生的两个全球性影响可能是最为重要的。第一个是对其他亚洲经济体构成的压力。近年来,亚洲已成为一个日益以中国为重心的经济体。2003年,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高达40%的爆炸性进口增长中获益良多。在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在去年出口总增长中占了32%;在韩国和台湾,这个比率分别为36%和68%。
    自1999年以来,中国进口增长与亚洲其他国家出口活动的相关性一直十分紧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调慢,预期以中国为重心的亚洲其他国家将步其后尘。无疑,对于该地区其他刚踏入复苏周期的经济体而言,这一变化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亚洲将不是惟一感受中国减速影响的地区。跟大部分的投资上升周期一样,中国的投资热包含着大量的资本设备建设。这对于非亚洲的资本设备出口商(比如德国和美国)而言,影响巨大。事实上,在德国的2003 年总出口增长中,有整整28%的贡献是来自输往中国的出口;而在美国,这个比率为21%。类似的依赖性在澳大利亚也很明显,目前中国已成为该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然而,与中国的贸易活动却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最至关重要的原材料行业。
    有理由相信,中国投资周期显著减速所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波及到亚洲以外的地区。另一个影响就是可能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构成冲击。在过去几年,中国已成为拉动工业原材料需求的主要动力。这不足为奇。毕竟,城市化、基础设施和厂房的建设等等,这些中国近年增长猛升的主要因素都是商品密集和原材料密集型程度最高的经济模式。强劲的投资上升周期导致这些活动的过度膨胀,中国对全球原材料的需求也急剧上升。
    尽管仅占全球名义GDP约4%,2003年中国占全球原材料总消耗量的比重迅速膨胀:原油达到7%;铝为25%;钢铁产品27%;铁矿石30%;煤31%;而中国占2003年全球水泥总消耗量的比重则为惊人的40%。这并非偶然,在广义的计算基础上,工业商品价格已大幅度上升,与中国在原材料消耗方面的急剧增长颇为一致。
    其实,大宗商品价格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价格具有更强的平均值回归特性。我认为,由中国带头的减速将是触发这种回归的典型因素。此外,这种基本面的变动,有可能因一个重要的投资趋势而进一步强化:由于2003年对冲基金投资界热门看多大宗商品期货,中国方面的削减需求也许会成为2004年减仓的主要触发点。虽然进一步走弱的美元可部分冲销这些主要以美元报价的市场的偏软表现,但随着中国经济在2004年逐步放缓,我认为工业原材料价格将大幅度逆转的可能性很大。今天,当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甚至乎全球其他地区都有可能染上感冒。■
作者是摩根士丹利全球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