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宏观 > 正文

亚洲进入加息期

2008年04月11日 11:42 来源于 caijing
在市场对亚洲宏观趋势的最终态度转向乐观之前,将传来缓慢、持续和看起来无休止的负面消息

首先是好消息:即使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05年放慢的因素,亚洲仍然可以轻松保持全世界最快的增长。公司大都完成了自身的清理,资产负债表更好看,现金流和收益不断增加。多数经济体内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正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从整体上看,亚洲的股价也不是特别高,有投资价值。
    当然市场也对宏观层面的担忧做出了反应,包括中国政策周期的轮换、不被看好的美联储利率环境、高企的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市场有可能将停滞不前或走弱,在对宏观趋势的最终态度转向乐观之前,将传来缓慢、持续和看起来无休止的负面消息。
    这种看法对于中国经济是正确的。中国刚刚开始漫长的经济降温过程,软着陆毕竟是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的消费物价周期还没有达到峰值。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将同比上升5%以上,存贷款利率将相应提高。加息最终很难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累计加息不会超过100个基点(一个基点即一个百分点的百分之一),但却是经济放缓的第一个“真实”信号。相应地,流动性将进一步收紧。
    如同广泛预期的那样,美联储已经加息25个基点,似乎有意让市场继续就可预见的未来进行猜测。预计美联储将在2005年底之前让利率逐步回归“中性的”水平;大多数亚洲国家不会紧紧追随美联储。
    这可能导致近期宏观信心的问题。首先,美联储的每次动作都会产生打击美元债券和外汇市场的风险,也可能增加股票溢价的风险。同时,预期的缓慢、拖延加息意味着一轮决策周期结束时,下一轮周期便已在酝酿之中。其次,对于未来18个月联邦基金累计300个基点的加息预期,我们预计同期亚洲(不含日本)的短期利率会平均提高70~90个基点。在这种环境下,可能要经过几轮加息后,金融界才会相信亚洲确实脱离了美国的利率周期。预计日本在未来四个季度内经济增长将放慢,长期债券收益增加。增长减速和利率上升时,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前景同样会走向暗淡。
    许多原料大宗商品的价格将走高,不稳定性也在加强。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于历史上的长期价格。相对于GDP(国内生产总值),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地区。投资者始终会担心高企的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对亚洲各国的影响,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亚洲的国际支付能力和潜在增长势头都很强,这意味着石油价格对经济前景只有轻微的影响——事实上,亚洲股市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
    预计原料价格不会比现在大幅上涨,除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将大幅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也可能在目前水平附近波动一段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会有相当程度的起落。因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仍在恢复,我们尚未看到重新进货阶段的到来;这些趋势可以轻易抵消中国减速的影响;中国即使在减速后也将保持结构性的高增长;世界大宗商品供应紧张,部分地反映了近年来采矿业的投资不足;我们预测美元在中期将继续走弱,使货币盯住美元的经济体大宗商品实际价格保持在高位。
    但即使在近期,石油价格也是个问题。很少有人怀疑原油价格已大大高于长期供给成本, 12个月后,油价很可能下降到低于每桶30美元。但供求关系的短期性意味着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一个月后的价格变化。这意味着,就像对待中国和美联储一样,投资者会在等待大宗商品行情走向明晰的未来几个月、甚至几个季度内感到无所适从。■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