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银行 > 正文

银行系租赁:掌声背后的落寞

2008年06月10日 16:43 来源于 caijing
银行系租赁公司几乎都奔着分享飞机融资租赁的市场大蛋糕而来,但真实的市场境遇不仅仅是面对成熟而强大的境外租赁市场的竞争、国内极不利的税收政策等,还可能要面临极端的供给瓶颈——满世界找不着飞机

银行系租赁公司几乎都奔着分享飞机融资租赁的市场大蛋糕而来,但真实的市场境遇不仅仅是面对成熟而强大的境外租赁市场的竞争、国内极不利的税收政策等,还可能要面临极端的供给瓶颈——满世界找不着飞机

多重困境
        近一个月来,中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再添两名新丁。
  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国银租赁)5月29日在深圳正式挂牌运作。国银租赁的前身是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由国家开发银行注资70亿元重组而成。目前,国银租赁注册资本74.85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持股95%,其他股东包括海航集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
  国银租赁是国务院批准试点的第六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也是华南地区惟一的全国性金融租赁公司,主营飞机租赁、电信设备及大宗设备租赁等业务,其中飞机租赁业务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飞机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一架飞机租赁规模至少在数亿元之上,资本金的规模对其业务扩展举足轻重。国开行此次持重金注资,其发展飞机租赁等大型租赁业务的雄心可见一斑。
  而在此一月前,由招商银行出资20亿元独资设立的招银金融租赁公司已在上海正式开业。但不同凡响的是,招银金融租赁在开业典礼上,除了与三一重工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与另四家竞争对手——建信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工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与国银租赁相比,其他五家银行系租赁公司资本金均未超过45亿元。面对像飞机融资等单一项目融资规模巨大的业务,注册资本金二三十亿元的金融租赁公司显然“独木难支”。而在宏观调控不见缓和,货币信贷步步紧缩的大背景下,即使背倚实力雄厚的银行股东,新生不久的金融租赁公司仍受资金来源之局限,这使素来同业相争的银行们,在金融租赁领域却出现了“抱团取暖”的难得一幕。
  那么,“抱团取暖”的实际操作路径是什么呢?据《财经·金融实务》记者了解,所谓银行系租赁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即试图以各自股东的交叉贷款来规避关联交易,从而扩大资金来源,摆脱资本金不足的窘境。
  除了资金来源不足,银行系租赁公司还面临另一大困境,即业务定位和盈利模式趋同。飞机租赁行业由于业务规模大、市场需求旺盛,不约而同地受到所有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追捧。然而,商用飞机的主要制造商空客、波音公司的定单已经排在至少六七年之后,市场上的飞机几近无货可供。对于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来说,由于存在包括进口税收、货币兑换及飞机进口政策、繁琐审批手续等不可逾越的制度、体制障碍,要想从“看上去很美”的飞机融资租赁前景中赢得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杯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上述不利条件制约之外,相对于商务部监管下的飞机租赁公司,对于银行系租赁公司而言,更严格的监管,以及人才和经验的缺乏,都使其业务一时难以打开局面。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