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实务 > 债券市场 > 正文

Libor变革路远

2008年06月10日 16:23 来源于 caijing
是像十年前那样主动调整,还是继续维持现状被动适应,不同的策略将导致迥异的结果。在当前急剧动荡的金融市场中,信贷紧缩依然挥之不去,未来的一段时间里,Libor或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对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一片质疑声中,经过近两个月的漫长等待,英国银行家协会(BBA)于5月30日宣布了对Libor的审查评估结果。BBA认为:Libor报价行的报价大致反应了市场的变动,所以维持Libor现有报价方式和报价行不变;BBA将加强对Libor的监督,并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布相关细节。
  这表明,此前被各方期待的Libor变革并未发生,这多少有些令市场失望。


期待与变革
  Libor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利率基准被广泛使用,并出现在世界各主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包括LIFFE,Deutsche B?rse Group,Euronext,SIMEX和TIFFE等)以及大多数柜台市场,充当各类场内和场外金融工具的定价和清算基础。它不仅应用领域广泛,规模也非常巨大:来自英国银行家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直接以Libor为基准的金融产品总值高达150万亿美元。
  这样一个处于金融核心的基准利率,如今却饱受争议乃至质疑。
  最初的争议始于2007年11月,当时在英国一次有关金融动荡的讨论会上,有看法认为,在信贷紧缩期间,Libor的定价低于实际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其证据之一是自2007年8月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美元的存款利率明显高于Libor。
  随后,国际清算银行在2008年3月发表的《国际银行业与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中专门提到,在次债危机中,Libor与其他参考利率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差异,其可靠性可能存在问题。
  4月16日,《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为避免被认为存在流动性压力,Libor的报价机构有意将报价放低。
  上述质疑也得到了投资银行的呼应。瑞士信贷声称,因Libor缺少可信度,与之挂钩的衍生产品合约有严重风险,亟待解决。花旗也认为,Libor的定价大幅偏离了实际成交利率。据花旗分析师测算,报价行提供的三个月Libor数据较实际成交水平至少低0.3个百分点。
  面对重重压力,BBA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了对Libor的审查工作,据说主要针对的是利率的计算方式,也有认为还包括报价数据的可信度。BBA称此次行动是例行的审查,但日期却是较原来预定的大大提前。
  上一次BBA对Libor报价体系的改革还是在1998年,当时日本银行体系的信用严重恶化,对日元Libor的报价急剧上升,导致BBA随后更换了报价银行。此后的十年中,Libor制度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虽然BBA此次在尽力维持原状,但能否坚持到底,还存在很大变数。
  实际上,此前市场对Libor所预期的变革,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改变Libor的计算方式。比如以实际交易而非基于调查为准,从而提升Libor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匿名报价,以免报价行因担心其高于平均值的报价受到额外关注,这有助于提高报价的可靠性;修改计算利率的时间,在当天稍晚时再计算利率。
  第二,优化报价成员的组成结构。这有两方面含义:首先,要剔除谎报拆借成本的报价银行;其次,增加美国银行在美元Libor报价机构中的比重。现有的美元Libor报价银行主要来自欧洲,来自美国的银行只有三家,即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若有更多的美国银行加入报价,并在美国市场开盘后再制定美元利率,则会提高Libor的合理性,并避免在欧洲银行面临以美元借贷的压力时,扭曲美国国内市场的筹资活动。
  第三,每日额外增加反映美国交易时间的调查。由上可知,因此次审查未改变计算方法,也未对所有10种货币的报价银行作出任何变更,令市场失望便是自然的事。当然,鉴于Libor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对于其可能发生的变革持谨慎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从报价银行的角度看,特殊市场情况下判断的准确度难以有效把握,缺少相应的成交量的支持,不需要融资或者有替代方式的融资等,有时候也会成为干扰Libor报价的客观因素。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