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和金融高度全球化之下,一个类似“世界央行”的组织必须出现,负责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步调、利益平衡和多边跨境金融行为的监管,并逐步统一监管口径
全球金融海啸挟威而至,在欧美金融体系面临崩溃、各国切实利益面临威胁的巨大震慑之下,各国金融当局终于打破了各自为政、隔岸观火的惯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打响了全球金融保卫战的“第一枪”。
面对危机,当下全球的金融监管者应该做的,可以分为救和赎两个层次。
救的是眼前分崩离析的全球金融体系和走向严重衰退的世界经济,这是治标;赎的对象有二:一是全球化以来发达国家过度投放货币和举债,姑养金融巨鳄的孽果;二是各国金融当局各自为政,监管全球化严重滞后金融全球化,全球化金融政策和金融监管长期缺位的尴尬,这是治本。
如果仅仅是通过协同作战投放更多资金和提供更多担保,恢复投资者信心来渡过眼前的信贷危机难关,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在贸易和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必须适应这个变化,把全球化这一课补上,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上取得全球高度协作。“世界央行”,已经日渐清晰地显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全球化没有退路可走,中国也没有隔岸观火的选择。参与救助更是一个机会。但是,单纯满足欧美政府的举债要求,不符合中方的长远利益。
现在要求欧、美、澳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放宽对中国持有这些国家大企业股权的限制,不失为一个好的时机。买入由这些政府担保的大机构的可转债和优先股,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