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希腊再“揭疤”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0年第10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3月08日
欧元区默许希腊这样的“差等生”动用了包括同金融机构交易的各种方式试图满足要求,搭上欧元的豪华快车,但车票不会一直“免费”下去
出版日期 2010-03-08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0年第10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财新周刊》 记者 张翃
 

  就好像希腊债务危机还不够惊心动魄,德国《明镜》周刊2月8日一篇题为“高盛如何帮希腊掩盖债务”的报道,让全球媒体再次炸开了锅。一个是欧元区的“害群之马”,一个是令人侧目的华尔街巨擘,它们到底做了什么?

  并非“新”闻,《明镜》的报道只是翻出了九年前希腊政府与高盛之间的一桩旧案——本世纪初,二者通过某种“交叉货币互换”协议,降低了当年希腊政府账面上的赤字率和负债率。

  这笔交易并不神秘。希腊政府在2001年提交议会的预算报告中已有记录;英国的《风险》(Risk)杂志2003年也对这项交易有过详细披露,说高盛从中收取了大约2亿美元的费用。文中认为,希腊不过是玩了一个意大利玩过的老把戏。1997年,意大利正是与另一家华尔街投行—摩根大通做了一笔类似的货币互换交易,成功将本国财政赤字率“降”到3%以下,满足了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称《马约》)的要求,跻身1999年欧元区11个创始成员国之列。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