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考虑春节扰动因素,1月物价涨幅仍令市场感到意外。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反弹至4.5%,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此前市场普遍预期,1月CPI涨幅将与上月持平。2月初接受财新传媒调查的20余位经济学家,对1月CPI涨幅预测值的均值为4.1%,最高预测值仅4.3%。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1月CPI超预期反弹,是春节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瑞银证券此前预计1月CPI上涨3.9%。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接受财新《新世纪》采访时认为,食品价格在1月末大幅冲高,超出市场预期,因此预测出现偏差。具体来看,猪肉和鲜菜价格涨幅超出预期,这两项主要季节性波动和节日因素造成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影响CPI同比上涨约3.29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最大,对CPI上涨的贡献也最大。猪肉价格上涨25.0%,影响CPI上涨约0.7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3.0%,推动CPI上涨约0.67个百分点。此外,粮食、水产品和油脂价格涨幅均超过6%;只有蛋价同比和环比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