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改革 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

  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此次大会无疑将对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走势产生深远影响。此时此刻,一切关心中国未来的人士都在或理性或直观地回顾过去、瞻望未来。本期《中国改革》封面专题便聚焦这一重大课题。

  十余位论者均可谓一时之选。他们或为前政要,或为现高官;或为国内硕儒,或为国外方家。其论题涵盖宏观经济、产业升级、法治建设、村庄治理,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课题。单篇文章视野恢宏,精见迭出;作为一个整体,这组文章又如同精美的册页,呈现出对中国未来五年发展前景的多角度透视。

  “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见解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他盛赞中国过往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也坦率指出,在通向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道路上,中国尚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如体制变革、商业文化变革、反腐败以及新思想体系的形成等。

  旁观者清,李氏言论颇为中肯。我们不是历史决定论者,我们不相信、更不赞同繁荣会自动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盲目乐观会误国害民。中国仍拥有难得的战略机遇,但其未来取决于能否闯过重重关隘。[详细]

——编者

  

经济新阶段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企业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非常关注: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外各种负面消息很多,尤其是欧洲;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一些行业和企业觉得经营非常困难。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将如何,会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和问题,我想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 国际经济环境:中期不看好

·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阶段性转折

· 关于中国企业的应对问题


未来十年改革的关键问题

  未来十年,中国这艘载着13亿多人口的巨轮将驶入下一个航段,尽管方向基本明确,但面对这片未知水域,我们需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厘清航线尽绵薄之力。

 

· 十年成就源于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和重化工业化红利

· 未来十年的挑战和机遇

· 重新校调政府与企业、与市场、与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是未来十年改革的关键环节

  


中国的巨大发展一半是机遇,一半是准备,机遇给了通过改革而做好了准备的国家。


回归高增长

  近年来发生的全球危机是“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迫使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反思此前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

  在一个金融和经济动荡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尤其困难重重。危机已经使各国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而且由于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复苏非常缓慢,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融资条件更加不利。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如何回到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路径上呢?

  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以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经济研究的一大主题…[详细]

  


国家间产业发展的模式都是相似的。图为国深圳富士康城的鸿海精密集团的员工在生产线工作。


村庄治理新课题

  村庄公共管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层面,其中,村级组织制度建设是核心。民生建设的迅速推进带来了村庄治理内容的变化,新的乡村治理力量组织因素进入村庄正在改变村庄治理的格局。公共服务供给的迅速增加解决了一些过去的治理危机,但是,村庄治理没有实现根本好转,而且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治理的总体形势比过去更加复杂。

 

· 村庄合并带来城乡统筹新命题  · 村民自治与行政下行

· 村级选举有重要而积极的变化  · 村级选举能走多远

  


2011年10月29日是山西省沁县次村乡“公推直选”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的日子,村民聚集在乡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准备投票。


建设法治国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过去一年里,有三件事情对中国未来的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值得特别关注。

 

· 三件大事意味深长    · 以改革应对挑战

· 强化人大预算审议职能  · 法治政府


反腐再探路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腐败现象的增加,从中央到地方,反腐败的决心、反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不过,目前,反腐倡廉斗争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坚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有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

  这些思想和方针已在中共中央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后来的一系列文件中也被一再重申。在此基础上,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详细]

  


2011年12月9日,贵阳市乌当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宣传反腐倡廉。讲解员在反腐实例展板前介绍典型腐败案例。


呼唤好教育——专访朱永新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他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躬行“新教育实验”,走出了一条民间教育改革探索之路。

  9月17日,财新《中国改革》记者在朱永新民进中央的办公室里采访了他。第二天,即见他在新浪微博里写到: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公平问题。下午接受《中国改革》杂志的采访,记者问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仍然认为是公平问题,学校与学校、区域与区域、城市与乡村,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择校等问题的根源也在于此。如果不痛下决心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很难走出困境…[详细]

  


朱永新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


“看病难”大山如何移——专访王陇德

  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框架和侧重点是什么?中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何在?中国公共医疗卫生质量能提升到何种水平?围绕这些问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国家卫生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陇德教授日前接受了财新《中国改革》记者的专访。

 

· 从慢性病看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完善

· 医疗资源配置如何一碗水端平

  


王陇德认为,要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


中国住房问题何解

  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年来的多次改革,中国城市住房体系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国家统一计划分配为主到市场调节为主的系统转变。

  伴随着这一转变,中国的城市住房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计划经济时代的住房投入严重不足、数量型短缺的状况已经大大得到缓解。全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6.73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31.7平方米。2010年的住房自由化率达到84.3%。总体住房质量合适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个人也拥有了更多的住房选择机会。

  可以说,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成功地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房地产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详细]

  


近年来,随着总体房价的快速飙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难以负担从市场上获取理想的住房。


李光耀论中国未来

  无论是外交事务专家,还是国际市场投资者,任何关注国际关系的人都知道,未来25年全球发展中最大的疑问是中国的未来。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国家,其各方面的国力上升如此之快。仅一代人的时间,一个曾经GDP还不如西班牙的国家就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13亿多人,其中超过6亿人已经脱离赤贫,而其中产生的中产阶级数量比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而且还在增加。沿着目前的轨道,数以百万的中国人将在有生之年首次体验到生活水平数百倍的增长。

  作为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中国是很多问题的焦点:它能否持续这一史无前例的增长表现?中国的愿景如何?中国是否愿意遵循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政治经济秩序?…[详细]

  


李光耀认为,中国正以50年前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着,这是一个无人预料到的巨大转变。


世界需要一个成功的中国——专访李侃如

  作为当今美国研究中国问题顶尖的学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的名字不时见诸报端。游走于学界和政界的李侃如,其观点著述兼具学理的严谨和实际操作中的务实。探讨未来的中国走向,以及中国与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李侃如的见解值得重视。

 

· 世界看中国

· 中国影响世界

  


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期望中国成为一个全球的主要大国,它不仅关注国家利益,也更善于在国际重大议题上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