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利率市场化能倒逼金融改革吗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3年第42期 出版日期 2013年11月04日
“软预算约束”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加剧市场不当竞争。金融机构基础行为不改变,利率市场化等要素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成效
◎ 刘煜辉 | 文

  政府配置资源权力过大导致的严重道德风险和债务失控,正成为中国金融体系最脆弱之处。整个信用系统都在套体制之“利”。

  中国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控制着对经济和金融活动有绝对影响的多种要素。他们将要素价格压至均衡价格之下,将利率压至自然利率之下,扭曲微观投资回报,中国财政和准财政活动具有极强的货币创生性,即所谓货币供给“内生性”,笔者称之为“财政决定货币”。财政风险最后都转化为金融风险

  中国金融业六大国有银行占据商业银行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二,金融抑制格局便于国有银行体系将家庭部门储蓄转化为国有部门和政府的收入,以支持投资和信用扩张。房地产是关键一环。某种程度上,房地产是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的安排。只有将地产商的债务转化为房地产投资,最终才会变成地方政府的收入,进而撬动银行支持投资的杠杆。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