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华 付涛 毕爱芳
两家民营航空公司——“春秋”的第一架飞机于2005年7月起飞,“东星”迟至2006年5月方始首航——均在短期内实现赢利,令外界瞩目。
总部位于上海的春秋航空公司(下称春秋航空)近日宣布,2006年总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赢利逾2000万元。不久,总部设在武汉的东星航空公司(下称东星航空)亦宣告,2006年销售收入达1.35亿元,净利润630万元。
“好消息”的另外一面,则是萌芽中的国内民营航空业2006年整体陷入困境。自2005年3月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首航迄今,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已有13家,投入运营近10家。除了在2006年岁末已称赢利的春秋航空和东星航空,多数仍后继乏力;他们各施手段求存,或彼此兼并,或投靠国有航空公司,或遍寻境内外资本投资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