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杂志

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

2009年05月22日 22:02
T中

  钱理群

  我翻遍为北大100年所写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图书,竟然发现:关于1957年的这一段,在北大的历史叙述(记忆)中已经消失,变成一片空白,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不留半点痕迹;仅有的一本却仍然把这段历史描绘成一小撮“右派”学生在“诬蔑”“攻击”……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无论遗忘或坚持,都令人恐怖!

  因为聚集全校最出名的“右派”而引人注目的《广场》的“发刊词”,可以视为这个思想群体的宣言书。历经人世沧桑之后,再来重读这即使掩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然熠熠闪光的文字,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正在总结与反思20世纪历史的我们,惊喜地发现:这发生在世纪中叶1957年的当事人所说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改造运动”,与世纪初(1917年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世纪末(1978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语言到思想,竟是那样地相似——同样是集合在“重新估定价值”的旗帜下,对“习以为常”的既定观念、习惯,进行大胆的质疑与挑战;同样是呼唤人的精神的自由、创造力的发挥,与个性的解放,呼唤社会的民主与民族文化的复兴,以及背后的对民族、国家复兴的巨大期待,等等,这都是一脉相承的。贯穿其中的是“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的精神,在我看来,这是“北大精神”的核心所在,它所提供的正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基本范式。而几乎是溢出字面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更使得这些20世纪不同时期的思想变革运动的参与者,看起来像是精神兄弟;因此,当年“广场”的勇士们自称为“‘五四’的后裔”,北大精神的传人,这是理所当然,一点也不夸大的。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关税战冲击

2025年04月20日

反腐记|伏“虎”不停息 巡视再开启

2025年04月21日

3月中欧班列货量再跌 一季度去程累计跌四分之一

2025年04月21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20日

最新财新周刊|黄金冲顶之后

2025年04月21日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