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未来它还将经历数次审议,直至通过。然而,草案内容并未向社会公开,而是“闭门审议”。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批评。
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方针,此次修正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其一,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将依法纳入预算;其二,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各级政府的预算和决算都将依法向社会公开。其三,将允许地方政府在预算规模和结构有明确限制的情况下,公开、透明地发行债务,并将政府债务纳入法定预算。
2011年12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未来它还将经历数次审议,直至通过。然而,草案内容并未向社会公开,而是“闭门审议”。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批评。
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方针,此次修正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其一,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将依法纳入预算;其二,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各级政府的预算和决算都将依法向社会公开。其三,将允许地方政府在预算规模和结构有明确限制的情况下,公开、透明地发行债务,并将政府债务纳入法定预算。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