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财新周刊

货币政策如何调结构

2013年09月02日第34期
T中
如果结构调整被列入货币政策范畴,则困扰我们的“盘活存量”问题或许有解,尽管一定有种种缺陷
□ 陆磊 | 文

  在中国经济领域,当前基本取得共识:结构调整是惟一可以获得长期稳健增长的动力。但是在货币金融领域,应该用怎样的手段支撑长期增长?近年来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尽管货币政策在总量调节上的功能被各方肯定,但其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发挥结构调整作用?

  微观层面,金融业的困境让人困惑。一方面,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与降低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本身存在矛盾。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要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要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食物链。另一方面,伴随利率市场化,能够接受更高融资成本且显得更加安全(比如是否拥有抵押品等第二还款来源)的经济部门集中于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而企业研发、拥有就业贡献度的行业却无力承受当前通行的融资价格,如10%-15%的贷款成本。于是,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两大矛盾:去产能化与支持中小微企业很难并存的矛盾、去泡沫化与金融机构的法人逐利性的矛盾。归根结底,谁应对经济结构调整负最后的金融责任?作为货币发行者和“银行的银行”的央行应拥有某种作为。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货币政策如何调结构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货币政策如何调结构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最新财新周刊|欠债的公立医院

2025年04月22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2025年04月22日

美防长再陷群聊泄密丑闻 前下属指称五角大楼已“完全崩溃”

2025年04月22日

京东金条大变拍拍贷 大学教授研究网贷遭遇“套路贷”

2025年04月22日

卫健委副主任:中国免疫规划和国际共识有差距

2025年04月22日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