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财新周刊

打破刚性兑付

2014年05月01日第17期
T中
刚性兑付反映了计划体制和国有经济主导下,政府成为隐性担保方的惯性思维。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防范道德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
□ 高占军 | 文

  很多人误以为在今年3月超日债未足额支付利息之前,中国债券市场没发生过实质性违约,其实不然。回顾历史,上世纪90年代曾有大量企业债券违约未能如期兑付,其中甚至包括相当数量的重点建设债券;2000年广东罗定铁路债券延期兑付,引起震动;几乎同时,也有某大型发行体因支付危机,最终不得不诉诸央行再贷款予以解决。

  债券市场真正的好年景是在2001年之后:十几年里,没有发行体实质性违约。那些胆子够大、较为勇敢的投资者,都稳稳地拿到了信用利差,享受到了高风险溢价的好处。即便偶尔出现信用事件,也都有惊无险,最终顺利化解,比如2006年的福禧,2008年的江铜、魏桥、航天晨光和力诺,2011年的滇公路,以及2012年的新中基和赛维等。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打破刚性兑付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打破刚性兑付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美国对中国造船舶征费短期影响低于预期 万箱船年交费至多1.2亿元

2025年04月18日

白宫与美联储矛盾公开化 传特朗普私下讨论如何开除鲍威尔

2025年04月18日

河北燕郊7死27伤爆燃事故与地铁施工项目有关 多家公司被罚

2025年04月18日

中航信托引入市场化托管 建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入场

2025年04月18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17日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