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评论 > 正文

安居工程“大撒把”

1998年05月01日 15:13 来源于 caijing

  陈大阳

  几年来一直颇具象征意义、作为“德政”来实施的安居工程前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角色: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并轨,成为“国家安居(经济适用住房)工程”;总体规模亦扩大到了投资419亿、建房4873万平方米的水平。

  中国人的语言状态很微妙。若仅从字面上看,增加了括号中的六个字,不过是对“安居”的一个注脚;但对“原”国家安居工程来说,这却既意味着一次光荣的扩张,也是一个体面的收场。按照原来的做法,叫作政府行为;强调“政策示范性”,整个投资四六开,国家贷款占四成,地方落实自筹六成配套资金;土地由地方划拨,“千方百计”压低价格,开发公司只能收取3%的管理费;面向中低收入的城镇住房困难户,优先照顾教师、残疾人等;没有产权,五年后方可上市转让。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理想水平,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为穷人精心定做的蛋糕穷人竟然吃不起,城镇住房困难户往往同时又是经济困难户,无力享受每平方米1000-2000元的价格“优惠”,而且购买者资格的限定也无法严到足以把想要买安居房的“中等偏高收入者”全部排除在外。同时,地方政府的配套等“补贴”亦感压力不轻。因此,国家安居工程虽不说“费力不讨好”,却也到了应该“淡化”的境地。此番顺势并轨,据说地方政府压力有所减轻,范围有所扩大,允许有微利,又是全产权,也找准了买家——城镇中等收入者,正好适合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而对于近年来一直提倡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来说,“并轨”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也许是“商标”效应——尽管“国家安居(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这一名称似乎长了点。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