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边缘 > 正文

采访附记

1999年02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记者来到王府井大街,寻找那位给声遥擦过鞋的小男孩。
  在王府井的四联美发厅以及老福爷百货商场前有一些外地人在那里以擦皮鞋为生。他们的家当十分简单:一个装着擦鞋用品——鞋油、鞋刷、擦鞋布——同时可供客人放脚的简陋的鞋箱,外加一把摆在鞋箱前供客人坐的椅子。
  据了解,他们都来自山西省临猗县的各村,一共有二三十人,全部是男的,年龄最大的三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来北京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据说最初以此行闯荡北京的“元老”来了已经五年了,当初只是一个偶然的想法和机遇,家乡的人相继效仿,前赴后继,“擦鞋大军”越来越壮大。这些人大多还没结婚,用他们的话说,来北京干这个就是为了多赚钱早日娶媳妇。
  记者来回走了几次,没有看到那位不知其名的小男孩,于是刘利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
  刘利阳今年18岁,来自临猗县岐道村,很老成的样子。招呼来来往往的路人、与客人讨价还价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察言观色的“机灵”和目无表情的“麻木”十分和谐地共存在他那张还十分年青的脸上。
  刘利阳用说得十分费劲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擦一双鞋两元,一般的情况下每天大约挣五六十元钱。那生意最好的时候呢?记者追问。刘利阳笑了笑,伸出了两个手指头。接着他向记者诉苦:他来北京不到一年已经被警察抄了三四次,一旦被抄,一天白干了不说,还要赔进去不少。他们现在都在经过多次实践后总结出来比较安全的地方作业。
  记者最后问了一句,总算弄明白不知名的小男孩为什么没了踪影。“春节回家吗?”刘利阳摇摇头:“春节生意好,回去了太可惜。不过,小的都已经回去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