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经济学家 > 正文

注意同比增长率错觉

2000年08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同比增长率指标导致错觉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不过这一次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在这一期着重谈谈同比增长率指标的问题。
  可以看出,图一与图二中的曲线,在变化方向和高点低点上,是不相同的,有时候差别很大。一个大差别是,1999年4季度以来,图一中的曲线向上走,图二中的曲线向下走。但是两者涉及的是同一个GDP,图一是所谓“比上年同期增长率”,图二是(季节调整后)比上季增长率。两者的原始数据是最后一个图中的分季度GDP指数。
  在股票价格的图形上,原始数据是每个时点(时段)上的价格。以这样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曲线,比如说10日移动平均线和30日移动平均线。这些曲线的走向常常不一样,在一些情况下,有的往上走,有的往下走。有人相信这些曲线代表了某种指示未来的趋势,而标准的理论说它们不包含预测未来的信息。
  在能否预测未来这点上,真实经济变量的情况与股票价格不一样,大部分真实经济变量的变化有某种“惯性”。对于很复杂的惯性来说,最好的分析方法当然是用最原始的数据,因为任何在原始数据基础上制作的数据都可能有信息的损失,有时候还会导致歪曲。就简单的惯性来说,可以用增长率指标来做一些分析。打比方说,现在有两条信息,其一是,“一列火车在上一个小时行使了100公里”,其二是,“该列车在上一分钟行使了2公里”。从惯性的角度来预测该列车在下一分钟的行程,当然是后一条信息更有意义。
  由同比增长率错觉导致对经济形势判断严重失误的最显著的例子发生在1989年。从4月份开始,剔除季节因素以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几乎是逐月大幅度下跌,下降的速度折年率超过了10%,但是2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仍然高达15.3%。再由于统计数据公布的时滞和做研究写文章开会等方面的时滞,到了1989年3季度,主流的看法竟然是经济过热。说点俏皮话,已是悬崖百丈冰,犹嫌温度高,原因是温度计有问题。因此有关管理部门仍然在猛踩刹车,活生生踩出了一个人为的市场大疲软。
  可以看出,1997年下半年的GDP比上季增长率是很低的,两个季度的平均增长率折年率为6.4%,而同比增长率平均为8.2%。进一步用GDP的累计增长率指标,到4季度即全年的增长率仍然高达8.5%。从8.2%或者8.5%出发来看,给1998年定一个8.0%的增长目标可以说是相当谨慎了。但从6.4%出发来看,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另外,从月环比的角度来看,1997年的零售价格指数一路下降。最晚到2季度就可以相信,发生一场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之大了。但那时的同比价格指数还是正值。
  从很多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用同比增长率变化这样的简单指标来判断经济形势,常常(但并不总是)导致一些错觉。尤其在经济发生大的波动时,这个指标简直在捉弄人。有点难以理解的是,这里实在不涉及高深的分析技术,有时候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算术。那么为什么很多很多经济学家就说同比增长率呢?从复杂的方面来想,里边可能有太多的原因。从简单的方面来看,大概是大家都忙着说结论,没时间仔细想结论的来源。
  回到正题。仅仅就上面三幅图中的曲线来说,应当是看不出什么明确的拐点来的。有一个情况是1998年下半年尤其4季度的数据可能比实际偏高一些,这使当时的增长率偏高而使以后的增长率偏低。考虑到这一点,对数据做些平滑处理,我的估计是这样的:GDP的季度环比增长率,在1997年3季度到1998年2季度之间跌到一个局部低谷,折年增长率约为6.5%,此后逐渐回升,目前的增长率大约为7.5%。往后的情况,有60%的可能性可以达到8.0%以上,太高的可能性不大;有40%的可能性是维持现状或者往下走。在这个过程中,高低起伏的波动一直相当大,以后也会如此。
  结合价格和其它数据,总的看法是经济在温和缓慢地回升。1997年底到1998年初是增长率从走低向走高的转变,形成了一个局部的增长拐点。说局部拐点的意思是,此前有拐点,以后还可能出现拐点。目前的情况,虽然较大的可能是继续缓慢回升,也还有一定的可能是原地踏步甚至掉头向下。■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