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读书 > 正文

《上市公司的秘密》书评:在现场

2001年04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媒体的报道应该体现特有的监督作用,更加直观、无遮拦地将上市公司的现状展示在投资者面前


  
□高先民/文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有一个专栏叫《公司调查》,记者根据市场热点调查上市公司内幕并实地拍摄。节目做多了,就有了这本书。
  电视媒体的第一个优势是它的直观性。电视摄像机的存在,以及其擅长表现的现场报道方式,使记者的调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观众紧随的调查过程。《公司调查》要求记者采访每一家上市公司时必须到现场,万不得已才可以使用电话采访,而无论如何不可以只使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一家公司。比如深中浩、PT农商社、PT商业网点等,记者前往采访时都曾被公司拒绝,但由于记者就在现场,通过无人上班的企业、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公司的电话由于拖欠话费而被停机等镜头,首先提供给观众一系列悬念:谁也无法想像一个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的上市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即使是非投资者,也会注意到这家公司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紧接着记者对其它相关深层问题展开调查,自然能够引起大家更深的关注。
  有一家家电类上市公司业绩连年不佳。就在它即将被ST(“特别处理”)时,突然发布了一个业绩“扭亏为盈”的年度报告,其中有“产销两旺”这样的描述。记者前去采访时被公司拒绝,根本无法进入厂门。记者绕了几圈后发现该厂的供销部门不在厂区警卫范围,任何人都可以进出。记者远远地在供销部门口观察了3天,发现既没有原料进来,更没有产品出去。后来经有关监管部门查实,这家公司业绩的确在作假。
  由于大多数投资者无法也不可能都到上市公司里去实地考察,所以调查类电视节目也给了人们一个“再发现”的过程。记者(摄像机)在现场往往反映了一定的新闻判断视角,但由于每个观众对被报道公司情况及问题研究的程度不一,仍然可能产生自己不同的见解。例如《公司调查》报道康赛集团时,有一个画面给许多人留下印象:总经理办公桌上的签字笔已经干枯得写不出字来。从这一细节上,观众可以意识到这个经理已经很长时间不办公了,这家企业的状况亦可想而知。再比如在调查长安汽车到底要与通用还是福特合作时,这两家美国公司均不愿接受采访。记者在企业内部广播电视台看到一盘素材带,记录了福特与长安汽车签订合资意向书的镜头,由此可见,长安和通用虽然有接触,但真正谈判方是福特公司。
  利用电视手段进行上市公司调查肯定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电视记者如何靠近被采访对象。出于种种原因和考虑,肯定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愿意在媒体上暴露。加之一些有不良企图的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对媒体的利用,怎样在对上市公司的观察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新闻,如何透过公司的表面现象——比如经过“百般修饰”后拿出来的财务报表发现其中的问题,有时对于一个专业证券研究人员都是困难的。尤其是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公司,它们要掩盖的问题往往多于要表露给投资者的东西。
  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还要求证券记者比其他媒体记者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首先是对金融证券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发现一些一般投资者不易发现的问题。比如对PT深中浩的调查。该公司在1996年进行过三笔关联交易,记者从公司董事会签署的转让文件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时间差”,进而深入到其中一家关联企业实地调查;接下来又发现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最终揭开了PT深中浩存在的重大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公司和机构往往先于一般投资者获得更多、更“内幕”的信息,上市公司调查类节目正可以帮助观众求得“眼见为实”的效果;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不满足于电视报道里单纯的“股评”、“推荐”之类的东西,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进行投资活动。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那么多双眼睛在盯着它们,媒体的报道应该体现特有的监督作用,更加直观、无遮拦地将公司的现状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这对于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应该是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的。■
  《上市公司的秘密》高先民 主编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4月出版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